河北红色正定,基因铸就辉煌。革命精神照耀,历史传承光芒。经管师生,心怀满腔热情,探索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为革命文化的传承贡献河工力量!
为了积极响应我院号召,“红心筑梦队”奔赴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这老一辈的革命根据地进行深入调研。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的革命历史。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中,正定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定红色基因代表着不屈不挠、忠诚爱国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迁,许多红色基因逐渐被淡忘。因此,挖掘并弘扬正定红色基因显得尤为重要。
2月4日到7日,队伍成员先后参观了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华北大学旧址、赵生明烈士纪念碑。通过对革命遗址的参观探索,队伍成员对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一个重要的战斗遗址。根据队伍成员对村民的调查走访,这个地道战遗址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约400户人家挖通了30多华里的地道形成的,曾创下了与日伪战斗50余次、伤亡日伪120余名、击溃敌人数百至上千人的辉煌战绩。同时,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也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红色精神。这种精神包含了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以及机智勇敢、勇于创新的智慧。参观的队伍成员更在日志中写道:“我非常有幸参观了这个地道战遗址,尽管战争让它显得有一些残酷,但更多的体现了我们中华人民的无穷智慧,向我们传递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尽管冬风凛冽,却吹不灭队伍成员胸中那团燃烧的爱国之火。在参观完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后,红心筑梦队去了华北大学的旧址。资料显示,华北大学旧址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东路路北的原天主教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6医院内。教堂现存建筑有天主教堂、神父楼、修女楼,另有碑刻两通,用来纪念日军侵占正定时为保护当地百姓而牺牲的神职人员。华北大学旧址的古朴风味体现了华北大学历经风霜仍旧屹立不倒的风骨。它使得忠诚、团结、朴实、虚心、意志坚强、艰苦奋斗以及爱国、建国的优良精神传统在新时代大学生中得以传承。
通过对它的调查研究,队伍成员了解到华北大学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队伍成员后来回忆道,华北大学旧址所体现的红色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只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加强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才能为国家发展壮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
夜幕将至,尽管拖着疲惫的身躯,但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一行人完成了对最后一个革命地点——赵生明烈士纪念碑的调查研究。
根据调查,队伍成员了解到:赵生明,1917年出生,陕北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入伍,是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二十九团副团长,在一次指挥战斗时被敌流弹击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赵生明同志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在战场上屡立奇功,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在赵生明烈士纪念碑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为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强调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身。
结束了一天的调查研究,队伍成员深受感动和启发。大家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也深刻认识到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同时认识到了红色旅游的意义,红色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活动,更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参观红色遗址,队伍成员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这次调查研究让红心筑梦队的所有同学深刻领悟到红色遗址的革命精神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学们表示,要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不仅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通过这次参观,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前辈们的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