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学子三下乡——深入了解黄桃产业和客家山歌
2024年暑期,“立己立人,达人达己”——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达人学社赴株洲市炎陵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炎陵调研黄桃、非遗文化以及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并于7月9日亲身参与纪录片《谁知盘中餐》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与炎陵县黄桃产业办副主任谭忠诚,果农谭叔叔以及剧团的客家山歌表演者进行了交谈,对黄桃产业和客家山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与谭忠诚主任合照。通讯员 刘星
黄桃,山水间的黄金果。进入果园,所有的黄桃果子都套上袋子,谭主任介绍说,有两类黄桃,套袋的黄桃是即食的鲜果黄桃,套袋是为了保证黄桃颜色的纯净,不会出现杂斑,也可以防止鸟类的啄食。还有一类黄桃是用来深加工的黄桃,不需要套袋。但我们炎陵县的黄桃主要是用作鲜果即食,只有次果才用作副产品加工。谭主任对队员说:“我们一般也控制产量,一亩大概产出两千至三千斤黄桃”,这也是对于黄桃质量的保证,有助于建设好高品质的炎陵黄桃品牌。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与谭忠诚主任交流。通讯员 蒋菲
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助推黄桃产业发展。我们实践团成员作为采摘人员参与了纪录片的拍摄,这部纪录片详细介绍了黄桃的采摘过程,以及如何挑选已经成熟的黄桃。这档节目的播出,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炎陵黄桃,助推品牌效应的形成,让农民的劳动得到应有的回报。在拍摄过程中,我们还参观了直播带货的过程,据谭主任介绍说,很多农民都在学习将直播电商和农产品销售相结合,通过直播带货可以缩短流通环节,促进优质农业产品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图为直播带货过程。通讯员 蒋菲
炎陵黄桃以小规模家庭生产为主,是炎陵的“脱贫桃”,“致富桃”,“振兴桃”。在拍摄间隙,实践队员和果农谭叔叔进行了交流,对于黄桃种植来说,防范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谭叔叔介绍说,大规模的种植容易导致虫灾虫害的发生,所以炎陵主要是以家庭种植为主,小规模的种植方式可以减小风险,也便于果民进行打理,同时也可以激发果民的种植积极性。六十多岁的谭叔叔在说起黄桃时提到,种植黄桃让自己的家人们平平安安的在一起,黄桃种植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了本地的就业岗位,提高了果农收入,引领炎陵人民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果农交流图。通讯员 余子玄
婉转客家歌,悠悠客家情。我们实践团在拍摄过程中也欣赏到了炎陵县戏剧传承中心的客家山歌表演,客家山歌源于客家民众的生产生活中,是客家传统文化的瑰宝。据客家山歌表演者和节目组拍摄人员的交谈中,我们得知,这次表演的歌词大意是“客家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桃园”。在节目拍摄间隙,我们实践团成员和客家山歌表演者进行了交谈,得知客家山歌广泛分布于山区,山区的很多人都会唱客家山歌。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湖南省炎陵县文化馆来保护客家山歌,确立了非遗传承人。这对于客家山歌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宣传力度还是不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其中来。

图为客家山歌表演人演出图。通讯员 宋炜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