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非遗之韵-渔歌号子 唱响工匠传奇

发布时间:2024-07-17     阅读

    在一望无际的海洋上,世代捕鱼人为传递信息、鼓舞士气而吟唱的渔歌号子,如今正被重新发掘和传唱。这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反映了渔民对生活的热爱。7月8日,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新农引路,渔旅同行,共筑海韵之梦”乡村振兴实践团在指导老师吴颖的带领下,学习并传唱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歌号子。

渔歌悠扬—探索渔歌号子的历史

    渔歌号子是中国沿海及内陆水域渔民在捕鱼劳作时唱的一种劳动号子,它属于民间音乐的一种形式,共有六种号子(如起重号子、挑担号子等)体现了渔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渔歌号子通常伴随着渔民撒网、拉网、划船等劳动动作,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能鼓舞人心,增添劳动乐趣。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渔民之间交流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在长期的劳动中,渔民们创作并传唱着这些歌曲,它们或悠扬、或激昂,将辛勤的汗水融入每一个音符中。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渔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渔歌号子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学习传唱渔歌号子,致力于让这一古老的歌声焕发新的生命力。

渔歌传情—采访非遗传承者陆加友老人

    我们邀请到当地了渔歌号子的非遗传承人—陆加友,通过采访陆老,让我们了解了渔歌号子的历史和魅力,以及渔歌号子对渔民海上捕捞工作的重要。随后八十多岁的陆老传唱了他自己独创的挑担号子。他的歌声铿锵有力,通过现场演示和互动教学的方式,向实践团介绍渔歌号子的唱法和技巧。实践团们不仅了解了渔歌号子的文化内涵,还积极学唱,体验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渔歌号子跨越时空的连接力和影响力。


渔歌传承—赠送书法作品,弘扬工匠精神

    实践团通过学习、传唱渔歌号子,了解到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实践团成员杨天佑向陆老赠送了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匠心》,这是对陆老长期以来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渔歌号子的敬仰。陆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态度,更是激励着实践团每一位成员,脚踏实地,用实干成就梦想,在平凡中彰显不凡,汇聚砥砺奋进的强劲动能。

作者: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孙裕传    来源:“新农引路,渔旅同行,共筑海韵之梦”乡村振兴实践团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希望的田野”志愿服务队: 大手拉小手,公益课堂启财智 —— 大学生志愿者带领中小学生徜
  • 巾帼志愿服务,关爱空穴老人
  • 石河子大学法学院教育关爱实践团赴八师63社区开展缤纷彩泥活动
  •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热浪淄博,产业链探索行动
  • 探访淄博琉璃,见证城市繁荣
  • 星辉熠熠照青春,两弹精神传后人
  • 星辉熠熠照青春,两弹精神传后人
  •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事业不竭的力量源泉,充分体现了‘两弹一星’研制者们继承中华民族爱国传统的优秀美德和报效祖国的
  • 大学社会实践 07-17
  • 淄博陶瓷琉璃馆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