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教育是培养儿童受教育者的相关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家庭、学校、社会相关的教育体系工程,也是随着教育者的年龄而发展的再社会化过程。科学全面的性教育对儿童个体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性教育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儿童性教育现状,开展更深刻的儿童性教育活动,7月20日到7月29日期间,曲阜师范大学“星迹计划”实践队成员通过投放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并完成记录与汇总。
潜心调研,实践促进步儿童性教育是人们对生命与自我认知的启蒙教育,是人成长的有半生命和爱的全程教育,也是人生在幼年,少年,青年的特殊教育,目的在于告诉他们生命不是孤立的个体,性教育与情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性教育看似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但事实上关乎一个社会,民族的文明程度。尽管在2021年12月,教育部就下发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学校通过学科教学和多种宣传教育开式开展包括性教育在内的健康教育。事实上,性教育在我国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展,原因之一是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更没有这样专门的课时安排,所以,我们青春期性教育几乎一片空白。
反观世界其他的一些国家,瑞典从1942年起,就对7岁以上的儿童进行性教育,主要在学校进行,以老师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模式,老师在上课会与孩子在课堂上开成良好的互动。英国甚至从1998年至今,对5-16岁的孩子的性与生命科学的教育成为一门必修课,且必须通过考试合格。综合上述情况,实践队认为开展儿童性教育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并作出努力的工作。

图为实践队进行线下会议。
在开展活动前,实践队成员们完成了各项准备活动。首先,实践队召开了会议,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讨论、研究。实践队成员们在会议中了解到了儿童性教育的基本内容,明白了开展儿童性教育的目的与意义。通过讨论与研究,实践队确定了本次实践活动的大致方案,并围绕方案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
本次“星迹计划”志愿服务队采取问卷与访谈两种方式展开调查,并对具体调查内容进行严格保密。首先,分为男生、女生两版编写问卷,分别面向小学高年级的男生、女生,从多角度对学生性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其次,访谈也分为两版,分别面向家长与老师,主要调查了家长、老师对儿童性教育的了解程度以及支持程度。通过问卷与访谈,实践队成员对儿童性教育的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进行问卷调查。
聚焦青春,健康共成长随后,实践队成员开始展开调查研究。在调查之初,实践队在各个地点投放纸质问卷。本次问卷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成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对性教育的态度以及了解程度所编写。实践队据问卷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随后队员对老师和家长进行访谈,发现部分学校与家长对性教育的态度也比较模糊,并不是非常支持儿童性教育,而是认为小学时期开展性教育为时过早。
分析近几年儿童性侵案件的报告数据,显示出受性侵儿童一直呈低龄化趋势,受害人年龄为中小学学龄段的案例占了大多数。由于缺乏防性侵意识,很多儿童在受到侵害后不知如何求助甚至因羞愧心理不敢求助,有的儿童遭遇性侵后受到对方的威胁、恐吓,不敢报警或报警滞后。在采信中,儿童很难准确描述被猥亵、性侵的过程,直接导致后续的维权难上加难,被性侵儿童的权益也很难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开展儿童全面性教育迫在眉睫。

图为实践队员正在进行问卷调查。
开展儿童全面性教育,首先可以帮孩子认识性。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病态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孩子对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如果父母对性问题遮遮掩掩,则不仅不会弱化孩子的探究行为,反而会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其次,可以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性认知,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性生理、性心理,认识到性别平等,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身心的变化会让他们不堪重负,正确的性认知则可以帮助他们正视成长中的问题,使其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此外,也可以为孩子的快乐成长加一道保护屏障,使其远离伤害。一条条关于儿童遭受性侵害的新闻报道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教给孩子性知识,让他们懂得保护自己,拒绝坏人的无理要求与过分行为,可以为孩子的快乐成长加一道保护屏障,使其远离伤害。
综上所述,性教育对孩子的意义是多方面的。通过性教育,孩子可以建立正确的性观念、了解生殖健康知识、建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性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性教育问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通过本次志愿活动,“星迹计划”实践队进一步了解了家庭及学校对儿童性教育的态度,明确了当今儿童对性知识的需求,为后续性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图为实践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