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2025年7月7日至7月12日,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红岩火种”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贵阳这片红色沃土。此次活动旨在响应“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号召,通过用脚步丈量革命热土、以心灵感悟初心使命,让队员们在与历史的跨越时空对话中,将红岩火种深深植入青春胸膛,为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筑牢精神根基。


【正文】
初心如磐:在历史遗迹中触摸信仰温度
7月8日清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晨雾尚未散尽,“红岩火种”实践团的队员们已列队肃立。这座隐藏在群山中的特殊监狱,曾见证了无数革命志士的坚贞不屈。

“请大家看这片斑驳的墙壁,”讲解员的声音带着历史的厚重,“这些深浅不一的刻痕,是狱中党员用指甲、石块一点点刻下的学习笔记。”在息烽集中营的“斋房”(关押“政治犯”的牢房)内,斑驳墙面上至今保留着“打倒法西斯”“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刻痕,以及用木炭绘制的简易地图。这些痕迹印证着史料记载的事实——即便在被剥夺纸笔的绝境中,革命者仍以身体为笔、以墙壁为纸,坚持传播真理、组织学习。
行至中央缅怀厅,气氛愈发肃穆。黑色花岗岩墙上,860余名牺牲烈士的姓名静静排列,其中300余人为“无名烈士”。“请全体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一分钟。”随着讲解员的话语,队员们脱帽垂首。60秒的静默里,阳光透过高窗投下光斑,有人握紧拳头,有人眼角泛泪。默哀结束后,队员们依次献上小白花,花瓣上的露珠宛如穿越时空的致敬。

在“狱中斗争陈列厅”,根据幸存者回忆还原的“党支部会议记录”复制品引人驻足——史料记载,狱中党组织以“放风”眼神传递信号,在隐蔽处召开“一分钟会议”,始终坚持斗争。而“猫洞”刑讯室遗址前,队员们驻足良久,我们在日志中写道:“阳光照进空荡牢房时,我读懂了‘信仰’的重量——是罗世文建中共狱中秘密支部的执着,是小萝卜头渴望学习的眼神。”
科技赋能:在虚拟时空里重走长征路
如果说息烽集中营的参观是与历史的“静态对话”,那么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的沉浸式体验则让红色历史“动”了起来。7月10日,队员们戴上VR设备,瞬间“穿越”到1935年的遵义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红军长征中的物资审计现场,”随着系统提示音,队员们“置身”于一间简陋的土屋,虚拟场景中,红军审计员正借着油灯核对粮草账目,墙上贴着“一切为了前线”的标语。我们在体验后惊叹:“原来早在革命时期,审计工作就如此重要!他们用算盘算出的不仅是物资数量,更是民心向背的加减法。”

体验结束后,实践团在园区的“人民咖啡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审计故事会”。当服务员端上印有“红飘带”拉花的咖啡,那蜿蜒的线条恰似长征之路。队员们围绕“审计人的长征精神”展开热烈讨论,从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时的财产登记,谈到新时代国家审计的职能转变,将专业知识与红色历史巧妙融合。

“以前觉得审计是枯燥的数字工作,现在才明白,从长征路上的‘铁算盘’到今天的智能审计系统,一代代审计人都在走属于自己的长征路。”一位队员体验完后眼中闪烁着光芒。
薪火相传:在校园宣讲中播种红色种子
“同学们知道‘审计’在革命年代能发挥什么作用吗?”7月11日下午,贵阳市第十三中学的教室里,“红岩火种”实践团的宣讲引发了热烈反响。队员们将六天的所见所闻转化为生动的故事,用青年话语解读红色历史。
这场“红色审计里的初心故事”宣讲,由队员们结合实践精心设计。马同学讲述罗世文建中共狱中秘密支部、女党员张露萍建“狱中情报网”的故事,当提到“这些记录都是对信仰的审计”时,台下掌声雷动。

我们以“监狱里的记账本”为题,讲述了息烽集中营中革命者用密写方式记录狱友名单的故事,当讲到“每一笔记录都是对生命的珍视”时,台下的学生们自发鼓起掌来。在互动环节,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举手提问:“我们中学生能为传承红色基因做些什么?”
“就像你们认真记录课堂笔记一样,”队员笑着回答,“把红色故事记在心里,把革命精神融入日常,就是最好的传承。”

贵阳市第十三中学的老师感慨道:“这些同龄人讲的故事,比课本上的文字更有感染力,这种‘朋辈教育’让红色基因真正活了起来。”
征途永续:让红岩火种照亮前行之路
7月12日清晨,当实践团成员们踏上返程列车,每个人的行囊里都多了一份特殊的“收获”——是在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购买的狱中志士手刻标语拓片,是VR体验中“亲历”的审计场景记忆,更是与贵阳学子约定“共传红色火种”的承诺。
六天的实践如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让“红岩精神”从书本概念变成可触可感的精神力量。队员们在总结会上纷纷表示,将把这次实践的感悟转化为学习动力,在未来的审计生涯中,既当“经济卫士”,更做“红色传人”。
正如南京审计大学始终倡导的,红色审计精神不是陈列的展品,而是流动的血脉。“红岩火种”实践团的贵阳之行,既是一次精神的寻根,更是一场行动的宣言——当青春与红色基因相遇,当专业与时代使命同行,新一代青年必将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前行,让红岩火种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燃烧出更加炽热的光芒。
文字:杨宸皓
图片:梅谨绎
指导老师:卢亚娟张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