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安大学“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薪火的书声”支教队深入贵州毕节阿嘎村,以服务乡村振兴,探索大中小学思政与素质培养一体化路径为目标,秉持“五育并举,筑梦黔行”理念,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德·黔心长红:传承红色基因铸魂;智·黔行长明:点燃求知星火启智;体·黔跃长健:锤炼强健体魄扬青春;美·黔彩长韵:涵养美育心灵绘梦想;劳·黔力长技:躬行实践砺成长共五大板块协同育人,在乡村孩子心中播撒全人种子,培育时代新人。本期聚焦【体·黔跃长健】的生动实践。
2025年7月22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新发乡阿嘎村的操场上洋溢着欢声笑语。长安大学“到祖国需要的‘黔’方·传长大心火的书声”支教实践队为当地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课程,通过科学设计的热身、游戏与拉伸环节,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在协作中收获成长。
课程伊始,支教队员朱华林带领学生完成了一套系统化热身操。从头部绕环到肩部拉伸,从弓步压腿到高抬腿跑,队员们通过口令引导与动作示范,保证每位学生充分活动关节、提升心率,确保学生们在后续环节中的身体安全。
热身环节后,支教团引入了“网鱼”游戏,先由支教队员朱华林、汤嘉乐、李嘉哲和宁亚楠组成人形渔网,随后抓捕各个学生代表的“鱼”,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抓的“鱼”越来越多,形成的“渔网”越来越大,小“鱼”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在游戏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考验了学生们的敏捷性与临场应变能力。
课程尾声,支队员吴子皓团带领学生进行了“星空下的拉伸”。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学生们模仿队员示范的“猫式伸展”“蝴蝶式”等动作,放松肌肉的同时感受身体的柔韧性。支教团还特别加入“呼吸训练”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深呼吸平复情绪,培养专注力。
据支教团指导老师刘帅介绍,本次体育课程设计严格遵循“趣味性、安全性、教育性”原则,既弥补了山区学校体育器材匮乏的短板,又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课后支教团制定“每日运动打卡计划”,鼓励学生在课余持续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保持一个良好的体魄。
支教队员李嘉哲在日记中写道:“当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主动创新游戏规则,我深刻体会到体育教育的力量——它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滋养。”随着支教活动的深入,长安大学实践队将继续探索“体育+教育”的乡村赋能模式,为阿嘎村的孩子播撒更多健康与快乐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