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 “审骑有度” 调研团在甘肃省和政县展开调研活动
7月14日,山东大学“审骑有度”调研团团队成员魏欣赴甘肃省和政县人民法院,就外卖骑手的权益保障问题展开专题调研。此次调研旨在了解基层法院在审理外卖骑手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实践经验,探索司法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有效路径。
调研发现,和政县人民法院在骑手权益保障方面设立多重协同保护机制,一方面通过法律援助、普法宣传、调解指导等方式为骑手提供维权支持;另一方面与人社部门、工会等建立联动机制,通过数据共享、联合执法及设立“骑手维权服务站”等方式构建多元保障体系。
然而,保障骑手权益仍任重道远:在法律制度层面,传统劳动二分法和 “三从属性” 标准虽界限清晰,但难适应新业态用工的灵活性;指导性案例238号确立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虽具突破性,但“不完全劳动关系”等新概念仍存在界定模糊等问题。在司法实践层面,骑手维权面临劳动关系认定难、证据获取难、维权成本高等多重障碍,“同案不同判”等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系统性方案:既要坚持实质正义原则,穿透形式合同考察实际用工关系;又要通过完善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制度来统一裁判标准;同时还需要推进政策与法律有效衔接,明确平台责任边界,规范外包用工模式。
针对上述问题,基层司法工作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实质正义优先”原则,透过合同形式考察实际用工关系;二是完善类案指导机制与司法解释,统一裁判标准;三是推动政策法规协同,明确权益边界。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基层司法实践中的创新做法与现实困境。未来将基于调研成果,从理论研究和政策建议两个维度,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贡献学术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