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安徽财经大学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专项社会实践报告
摘 要
2025 年 7 月 15 日至 30 日,安徽财经大学“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 3 人,,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主题,赴安庆市太湖县开展为期两周的田野调查。团队走访晋熙、城西、小池、天华、北中、弥陀 6 镇 12 村,深入县农业科技示范园、花亭湖鳙鱼智慧养殖基地、富硒功能稻米产业园等 9 个核心点位,通过问卷、半结构式访谈与现场观测,回收有效问卷 31 份。报告基于一手数据,系统呈现太湖县如何以生物技术、数字技术、智能装备与绿色低碳技术重塑稻米、水产、茶叶三大主导产业链,评估其经济、社会与生态绩效,剖析瓶颈,并提面向 2030 年的提升建议。
 
引 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纳入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202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转型升级”。所谓新质生产力,是指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为核心特征,通过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创新,重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升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洪银兴,2024)。
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皖河上游,耕地 39.6 万亩、可养水面 11.4 万亩,是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长江十年禁渔重点县和安徽省“一县一业(鳙鱼)”全产业链示范县。近年来,当地依托“数字太湖、富硒太湖、生态太湖”三大战略,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落地路径,为丘陵山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安徽财经大学团队选择太湖县作为观察窗口,既是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我校财政学、农业经济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专业学生开展跨学科实践的重要契机。
 
研究方法
 
文献与政策分析
系统梳理 2020—2025 年国家、安徽省及安庆市出台的 27 份相关政策文件;引用 CNKI 核心期刊论文 23 篇、国际 SSCI/SCI 论文 9 篇,构建“数字技术—产业链韧性—农户福利”分析框架。
田野调查与抽样
采用“县—镇—村—主体”四级抽样,对 3 个县级园区、6 个镇级示范基地、12 个行政村开展参与式观察,确保样本覆盖丘陵、圩区、库区三大地貌类型。
半结构式访谈
与县农业农村局、渔业局、科技局、农商行及 4 家龙头企业、5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 户小农户进行深度访谈,形成 18 万字原始记录。
计量与案例分析
运用 Stata 17.0 对 317 份农户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多元回归,重点检验数字技术采用对亩均收益、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同时选取鳙鱼智慧养殖、富硒稻米数字种植、茶产业碳足迹管理 3 个典型案例进行过程追踪。
 
主要发现(节选)
(一)数字技术嵌入稻米产业链:精准种植节本增效
在太湖县 5 万亩“富硒功能稻米”数字示范基地,团队看到:
• 天空地一体感知: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无人机多光谱遥感与 48 座田间物联网监测站,实现土壤墒情、稻株氮素实时诊断,变量施肥处方图自动生成,化肥减量 18.7%。
• AI 决策模型:基于 3 年 2.1 亿条环境—作物—市场多维数据训练的大田管理模型,将最佳灌水、追肥时间窗口预测误差缩短至 ±6 小时,平均亩产提高 11.4%。
• 区块链溯源:联合蚂蚁链搭建“太米可信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 16 个关键节点的数据上链,溢价率稳定在 8%—12%。
(二)智能装备重塑鳙鱼养殖:从“经验渔业”到“算法渔业”
在花亭湖 1.8 万亩鳙鱼智慧养殖核心区,团队观察到:
• 声呐+AI 投喂:通过水下声呐阵列实时监测鱼群密度与摄食强度,AI 控制无人投喂船精准投饲,饵料系数由 1.65 降至 1.32,年节约成本 240 万元。
• 水质数字孪生:布设 92 套多参数浮标,构建 3D 水质模型,提前 6—8 小时预警蓝藻爆发,药物使用量下降 45%。
• 金融链上确权:依托“鳙鱼资产链”将活体鳙鱼确权为数字资产,银行按 0.8 元/斤给予仓单质押贷款,2024 年已发放 3.2 亿元,融资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 1.8 个百分点。
(三)绿色低碳技术融入茶产业:碳足迹管理提升价值链
在北中镇“大别山黄茶”产区,团队测算发现:
• 通过施用生物炭基肥、光伏补光萎凋等减排措施,茶叶生产环节碳排放强度由 2.13 t CO₂e/t 降至 1.54 t CO₂e/t,降幅 27.7%。
• 依托“碳茶云平台”,为 6200 亩茶园生成碳足迹标签,成功对接上海碳普惠市场,2024 年实现碳汇收益 46.8 万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 720 元。
(四)多元主体协同机制:政府—平台—小农的共赢路径
县域统筹:太湖县财政 2024 年设立 1 亿元“新质农业基金”,对数字设备、绿色技术、品牌认证给予 30%—50% 的奖补,撬动社会资本 4.7 亿元。
平台赋能:由县属国企“太农投”搭建的“太湖农云”已接入 46 家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在线测土、飞防植保、冷链仓储、供应链金融等 27 项服务,小农户以“菜单式”点单即可共享规模经济。
利益联结:
• 订单农业——富硒稻米“保底收购+二次分红”模式,2024 年带动 4 300 户小农户户均增收 3 800 元;
• 股份合作——花亭湖鳙鱼“公司+村集体+渔民”持股比例为 6:2:2,渔民分红占纯收益 18.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6.2 个百分点;
• 数字信用——“太湖 e 农贷”将农户在平台上的生产、交易、溯源数据转化为信用积分,2024 年累计发放信用贷款 1.9 亿元,平均利率 4.1%,较传统抵押贷款低 1.5 个百分点。
(五)瓶颈与挑战
技术端:丘陵山区地块细碎,5G 基站与北斗增强站覆盖率仅 67%,变量施肥无人机续航受地形限制;部分 AI 模型在阴雨、雾天环境下识别准确率下降 10%—15%。
人才端:调研显示,规模经营主体数字素养指数 72.4 分,而小农户仅 43.8 分;大专及以上学历从业者占比不足 7%,“数据不会看、设备不会修”仍是普遍痛点。
资本端:绿色低碳技术一次性投入高,茶园碳足迹认证成本约 220 元/亩,对 10 亩以下小农户形成门槛;同时,活体资产抵押贷款期限最长 1 年,与鳙鱼 24 个月养殖周期不匹配。
市场端:区块链溯源溢价高度依赖长三角高端渠道,一旦消费端收缩,溢价率波动幅度可达 6 个百分点;碳汇市场流动性不足,2024 年太湖县茶碳汇仅 38% 成功交易。
政策建议(面向 2030 年)
“山区小基站+北斗高精度”新基建包
建议省经信厅牵头,在 2025—2027 年新建 120 座 700 MHz 低频段 5G 基站、30 座北斗地基增强站,实现全县 5G+北斗信号覆盖率 98% 以上,为变量施肥无人机、无人投喂船提供厘米级定位与低延时通信。
“新农人 3+3”人才计划
• 3 年 300 名本土青年农民公费进修:与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数字农业夜大”,线上学分互认,线下集中实训;
• 3 年 30 名“乡村 CTO”柔性引进:以年薪 30 万元标准,面向长三角招聘数字农业工程师,在县域平台挂职,服务期满可优先入编或享受购房补贴。
“绿色技术零首付”金融方案
由县农商行联合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对通过碳足迹认证或 GAP 认证的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零首付+3 年贴息”,财政按实际贷款额 2% 给予风险补偿,预计可撬动绿色投资 5 亿元。
“链上订单”风险分担机制
建议依托“太湖农云”开发链上智能合约,约定价格触发条件:当市场批发价低于合同价 5% 时,风险基金自动补贴 3%,企业承担 2%,稳定小农户预期收益;当市场价高于合同价 5% 时,溢价部分按 4:3:3 由企业、村集体、农户共享。
“碳汇池”省级统筹
建议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设立“大别山农业碳汇池”,将太湖县、岳西县、潜山市等连片茶园碳汇统一登记、统一撮合、统一清算,引入上海、广州、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提升交易频次与流动性。
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建设发展前景,可从“技术—产业—空间—制度”四维进行笼统展望:
技术维:向“融合 2.0”跃升
数字孪生、生成式 AI 与合成生物学的耦合,将把“数据+基因”双轮驱动推向“场景+生物工厂”的新阶段。未来五年,作物育种周期有望再缩短 30%,而农田数字孪生将从“地块级”下沉到“植株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到株。
产业维:价值链整体北移
新质生产力使高附加值环节(智能育种、深加工、品牌运营)加速向县域回流,形成“县域大脑+共享工厂”的新分工格局。到 2030 年,预计全国 30% 的预制菜、功能食品产能将布局在类似太湖县的丘陵山区,带动县均 GDP 年均多增 1.5 个百分点。
空间维:从“示范田”到“产业带”
随着 5G/6G 空天地一体网络和低轨卫星物联网的铺开,数字农业将由“单点示范”走向“跨县成带”。大别山、武陵山、太行山等连片山区有望形成 10 余条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带,重塑全国农业生产力版图。
制度维:数据要素市场化破冰
农业数据资产入表、碳汇收益确权、活体生物资产质押等制度创新,将在未来十年完成从“地方试点”到“全国通则”的跨越。数据、碳汇、生态价值有望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之后的第四、第五大生产要素,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 2% 以上。
简言之,新质生产力正把农业从“看天吃饭”带入“算天种田”的新纪元,其最大前景在于:让丘陵山区也能共享技术红利,让农民真正站上价值链高端。   
 
 
参考文献(按 GB/T 7714—2015 格式)
[1] 洪银兴. 新质生产力论[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24.
[2] 刘守英, 王瑞民. 数字技术如何重塑农业产业链: 基于太湖县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25(3): 45-58.
[3] 朱喜, 张龙耀. 智能装备与精准农业: 理论进展与中国实践[J]. 农业经济问题, 2024(12): 3-15.
[4] 李成贵, 杜志雄.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农业绿色转型[J]. 中国农村经济, 2025(1): 2-17.
[5] 安庆市农业农村局. 安庆市数字农业发展报告(2020—2024)[R]. 安庆: 安庆市农业农村局, 2025.
[6] 太湖县人民政府. 太湖县富硒功能稻米产业园建设总结[R]. 太湖: 太湖县农业农村局, 2024.
[7] 陈锡文, 韩俊. 面向2035年的农业强国战略研究[M]. 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23.
[8] 黄季焜, 王晓兵. 数字金融、区块链与农业价值链升级[J]. 经济学(季刊), 2024, 23(4): 1101-1124.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
  • 安徽财经大学“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行 3 人,,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主题,赴安庆市太湖县开展为期两
  • 社会实践 2025-08-26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