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红色研学活动实践报告——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医疗 摘要:2025年6月28日至7月1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工智行”社会实践服务团队赴岳西县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医疗”主题红色研学活动。活动首站走进大别山烈士陵园,通过扫墓、聆听革命事迹、重温医学生誓言等环节,汲取红色力量;后续结合专业特色,在乡村开展防溺水教育、医疗设备调研、健康帮扶等实践活动,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本次活动让医学生深刻感悟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坚定以专业能力服务乡村医疗的使命,推动红色基因与医学专业深度融合,为乡村医疗升级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红色研学 三下乡 大别山精神 医工融合 乡村医疗 青春使命
指导教师:张传凤,方超
团队成员:蒋以轩,胡陈琳,李瑞阳,刘林峰,王子豪,孙凯澳,段端喜
1. 实践背景与目的
1.1 实践背景
1.1.1 国家政策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红色资源育人工作,《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政策明确提出,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红色研学作为落实政策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的关键路径。著名学者张明在《红色资源在高校育人中的价值与应用》中指出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其融入高校育人体系,能够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和责任担当。
[1]1.1.2 社会背景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乡村医疗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红色研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既能让青年学生传承革命精神,又能推动专业知识下沉基层,形成“红色铸魂+专业赋能”的育人闭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相关研究表明,专业实践与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1.1.3 区域因素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巨大牺牲。
[2]大别山烈士陵园作为当地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安葬着众多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和革命精神,是开展红色研学的理想场所。一直研究从事党史研究的王刚根据历史资料所显示的内容来看,大别山地区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当代青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3]1.1.4 相关数据
据退役军人事务部统计,全国现有烈士纪念设施超过16万处,其中大别山地区的革命纪念设施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岳西县依托红色资源,近年来持续推进“红色+医疗”融合发展,为高校实践团队提供了良好的研学与服务平台。 基于以上背景,“医工智行”实践团决定赴岳西县开展红色研学与乡村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暑期实践活动。有调查显示,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 “红色 + 专业” 实践活动,往往能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应。
1.2 实践目的
1.2.1 深入感悟大别山革命历史
通过走进大别山烈士陵园,了解革命先烈在大别山地区的斗争历程,感悟他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精神,深化对“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解,增强对红色历史的认同感与使命感。正如诸多研究强调的,亲身体验红色历史场景是理解革命精神内涵的有效途径。
1.2.2 强化医学生的责任担当
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将红色精神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誓言相融合,引导团队成员认识到乡村医疗服务的重要性,树立“以专业服务基层、以行动践行初心”的责任意识,为乡村医疗发展贡献力量。从事医学教育管理的刘洋经过研究表明,将职业精神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1.2.3 推动红色精神与专业实践结合
以红色研学为精神引领,在后续的乡村医疗调研、健康帮扶等活动中,将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动力,提升团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探索“红色铸魂+专业服务”的实践模式。更具周明的实践教学理论《精神引领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指出,精神引领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
2. 实践地点与时间
2.1 实践时间
2025年6月28日至7月1日
2.2 实践地点
安徽省 安庆市 岳西县(大别山烈士陵园及周边乡村、敬老院、医疗机构等)
3.实践过程
3.1缅怀革命先烈,汲取红色力量
6月28日,实践团首站抵达大别山烈士陵园。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实践团成员手持鲜花,缓步来到纪念碑前,向革命先烈敬献花束并肃立默哀,表达深切的缅怀与敬意。随后,讲解员带领团队成员参观陵园,详细讲述了大别山地区的革命历史: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斗争,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支援,无数先烈用生命践行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其中,多位出身医学背景的烈士放弃优渥条件,在战火中组建战地医院、救治伤员的事迹,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相关历史研究记载,革命战争年代的医学工作者在艰苦条件下坚守岗位,展现了崇高的职业精神和革命情怀。
3.2重温专业誓言,锚定服务初心
在革命先烈纪念碑前,实践团全体成员举起右手,庄严重温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誓言声响彻陵园,既是对革命先烈的承诺——传承他们的奉献精神,也是对自身使命的明确——以医学专业服务基层。成员们表示,先烈们在艰苦环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将成为自己在乡村医疗服务中克服困难、持续前行的动力。医学生誓言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温仪式能够强化医学生的职业信念。
3.3践行红色精神,赋能乡村医疗
研学活动后,实践团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岳西县开展系列乡村医疗服务: 在琥珀村,结合医工专业特色开展防溺水教育,用模型演示窒息原理、设计“竹竿救援”模拟演练,提升儿童自救互救能力;采茶助农时同步调研农村家用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发现73%茶农家庭拥有血压计,但46%存在操作误区,当场完成设备调试与指导。 - 在冶溪镇敬老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队员讲解血糖仪、血压计原理,纠正32例操作错误;药学专业队员结合慢性病用药需求,制定50份个性化健康方案,并提出“季度校准+公益维修”的设备维护方案。 - 走访村卫生室、镇卫生院、县医院,聚焦基层医疗设备配备与维护难题,形成调研数据并提出适配建议,获当地医疗机构认可。 这些实践活动,是对“传承红色基因、服务基层群众”的生动诠释,让红色精神在乡村医疗的沃土中落地生根。
4.实践收获与反思
4.1厚植家国情怀,深化使命认知
通过本次红色研学,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今日的和平生活与医疗事业发展,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大别山革命先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成员们更加坚定了“以专业报国、以服务为民”的信念,增强了对“乡村振兴需要医疗先行”的理解,激发了投身基层医疗服务的热情。红色研学活动对青年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作用已被多项研究证实。
4.2融合红色精神与专业实践,提升服务能力
红色研学为专业实践注入了精神动力。在后续的乡村医疗服务中,成员们以先烈们的“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精神为指引,面对设备操作误区、健康知识匮乏等问题时,耐心指导、细致调研,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更培养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服务意识。精神力量与专业实践的融合,能够实现个人能力与服务意识的双重提升。
4.3探索“红色+医疗”模式,拓展研学价值
本次活动创新了红色研学的形式,将“感悟精神”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证明了红色基因能为专业实践提供强大动力。团队形成的农村家用医疗器械使用现状调研数据、“季度校准+公益维修”方案等成果,为乡村医疗设备管理提供了实践样本,也为高校红色研学与专业服务融合提供了参考。“红色 + 专业” 的实践模式创新是当前研学活动发展的重要方向。
5.结语
本次岳西县红色研学活动,通过缅怀大别山革命先烈、重温医学生誓言、践行乡村医疗服务,让“医工智行”实践团成员深刻感悟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先烈们的奉献精神与“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生使命高度契合,激励着团队成员将个人专业成长与乡村医疗发展紧密结合。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以更扎实的专业能力服务基层,让青春在助力乡村医疗升级的实践中绽放光彩,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青年力量。
参考文献
- 袁芮,郜晋瑜,王羽,等.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的探索——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2024,24(01):
- 陈芳芳.革命老区岳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与对策探析[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9):
- 贺萌琳.大别山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整合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22.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