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深入基田育花荣,助力菊农促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09     阅读
  为了深入探寻滁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推动力,学习滁菊的种植技艺,激发乡村新活力,2024年7月6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小菊花绽放花样经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抵达滁州市琅琊区西涧街道中郢村,深入滁菊种植基地。
  图为实践团队活动前的合影  通讯员 郭晶晶 摄
  一、滁菊之韵:农耕岁月里的坚韧绽放
  实践团队与该基地家庭联产负责人李春柱对接,李先生从外出打工回到家乡种植滁菊已有十年之久。现阶段,他承包了30余亩田地,滁菊种植已成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他向团队详细介绍了滁菊的种植和生长过程。
  在滁菊的成长背景中,每一步都凝聚着菊农的汗水与自然的磨砺。从春暖花开的三月起,农民们就开始精心育苗,然后在四月将这些嫩绿的小生命移植到土地上。经过漫长的等待,直到深秋的十一月,滁菊才会开出它的第一朵花。在这一过程中,滁菊面临着多重挑战。它们必须与病虫害作斗争,与杂草争夺生存空间,同时还要抵御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袭。每一道难关,都是对滁菊顽强生命力的考验,也是对农民耐心与坚持的检验。
  图为实践团队与种植户进行交流  通讯员 郭晶晶 摄
  二、田野课堂:学子躬耕间的智慧传承
  实践团队的足迹深入到了滁菊的田间地头,他们不仅观察学习,更是亲手参与了滁菊的“打顶”工作。这项精细的手工活儿,旨在通过人工掰除植株顶部的芽尖,以打破植物的顶端优势,促进侧枝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在经验丰富的菊农的悉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们逐步掌握了“打顶”的技巧,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经过辛勤劳作,他们不仅深化了对滁菊种植技术的理解,而且实实在在地体验了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细致。
  图为实践团队向菊农学习滁菊“打顶”  通讯员 许家源 摄
  三、科技润土,科研与农耕的和谐交响
  此外,实践团队携带着学校研发的新型液体肥料,踏入了滁菊的沃土。这种创新肥料分别包括了微量、中量和大量元素三种,旨在探究不同元素对滁菊的生长影响。团队将这份科研成果赠予了当地农户李先生,他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欢迎。在李先生的支持下,团队选择了他的十垄滁菊地作为试验田。他们将这片土地科学地划分为2、4、4三块区域,现场精确调配肥料比例,并在菊农的专业指导下,亲自进行了肥料的喷施工作。
  试验结束后,实践团队与李先生达成共识,将共同监测并分享肥料使用的数据,密切关注试验地块滁菊的生长状况和最终产量。这些宝贵的信息将为新型肥料的持续优化和改进提供坚实的实验基础。李先生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愿意与实践团队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农业科技的研究与发展。
  图为实践团队进行液体肥料的喷施 通讯员 周通 摄
  四、展望未来,携手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次实践之旅,不仅锤炼了团队成员的实操技能,更在校地合作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架起了坚实的桥梁,彰显了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深远影响。实践团队坚信,作为菊中珍品的滁菊一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团队与地方的紧密合作正开启新的篇章,共同绘制出一幅科技兴农、产业富民的美好蓝图。
  图为实践团队与基地负责人的合影  通讯员 郭晶晶 摄
作者:李仪洁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探寻化学奥秘 轻启实验之门 ——达人学社“三下乡”团队在炎陵县第一中学开展实验教学
  • 走进病毒世界:达人学社在炎陵一中举办病毒科普活动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粮安传声,爱农筑梦”粮安宣传志愿服务队前往路桥集团永井高速Y
  • 教育无界限,爱心无障碍:助力心智障碍儿童教育
  • 湖工商学子三下乡:非遗文化焕新生,寓教于乐点亮乡村儿童梦想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