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莆院学子:匠心不渝,文化拾遗

发布时间:2023-07-09     阅读

  匠心不渝,文化拾遗

  ——莆田学院学子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辉煌。7月7日,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寻脉非遗”乡村调研队走进诏安县庆源号彩绸庄,聆听非遗传承人的心声,深入学习了解专属于八闽大地的非遗技艺。

  图为林养生大师为成员们讲解彩扎技艺的应用 纪烨莹 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庆源号彩绸庄内,《中国龙》、《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彩扎作品色彩艳丽,装饰繁缛,吸人眼球。

  通过省级非遗传承人林养生大师的讲解,调研队成员们将目光锁定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戏曲——“公背婆”。希望通过调研,创新传统工艺,寻找发扬“公背婆”的措施,促进戏曲类中华优秀传统工艺能够得到保护、传承与发展。

  图为林养生大师为调研队成员讲解公背婆头盔的制作过程 黄嘉怡 摄

  “制作公背婆头盔简单分为制模、磨平、上色、开脸、装饰五部分。首先用浆糊将传统的潮纸一层一层刷制,贴了七八层之后晾干再脱模。接着用砂纸将头盔模具表面粗糙的地方磨至光滑进而用颜料一遍遍上色,再用毛笔开脸,最后用金丝银线珠绣加以装饰。”林养生为团队成员们详细讲解了公背婆的“婆”头盔的制作过程,赢得成员们的阵阵喝彩。

  图为调研队成员参与彩扎产品的制作 张俊宁 摄

  在初步了解公背婆技艺的制作流程和表演形式之后,调研队成员们在林养生大师的指导下参与彩扎产品——状元夫人的制作。

  图为调研队成员采访林养生老师公背婆技艺的传承现状 张俊宁 摄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国家和政府这几年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是非常支持的,对非遗传承人来说也是一种鼓励。非遗传承需要跟进时代,非遗传承人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负有时代责任。我希望下一代能肩负起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时代重任,虚心学习、久久为功。”省级非遗传承人林养生说道。

  图为调研队成员于诏安县庆源号彩绸庄的合照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灿若星河。彩扎技艺的“公背婆”作为两岸同源文化,融入两岸民众的生活,在两岸民众传承和互动交流过程中,呈现出两岸民众本能的民族情感,表达着两岸民众的中华文化认同观。

  据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彩扎项目传承人林养生大师生于工艺世家第四代,是福建省文史馆员漳州市首届“漳州工匠年度人物”,从小秉承家学,彩扎、漆线雕、剪纸、书画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海内外参赛、参展并获奖和被收藏。被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览编辑委员会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个人生平和作品入编文献《杰出传承人卷》。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胡可涵 陈其州

  指导老师 马家毅 王佳佳

作者:胡可涵 陈其州    来源: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寻脉非遗”暑期“三下乡”乡村调研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胡杨学子三下乡:以今日为舞台,以明日为坐标
  • 山理学子三下乡支教活动实践感悟
  •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历时20天,我在实践调研中感受到了别样的风土人情,本以为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情感,但却有种宾客入归,回到家乡的感
  • 三下乡 2023-08-11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营养助振兴,健康乡村行——西农学子三下乡活动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文化振兴的“守”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