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品关中民俗,享文化乐趣——长安大学“三下乡”探访袁家村特色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14     阅读

7月12日,长安大学赴陕西咸阳袁家村“乡村振兴·青尽全力”暑期社会实践队以文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通过走访调查、访谈以及亲自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了袁家村非遗文化:皮影戏,还有极具特色的葫芦画。实践成员也深深的被袁家村浓厚的关中民俗氛围所感染。
袁家村不仅有皮影的制作和表演传承人,还成立了皮影协会,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一大特色。实践队通过对皮影匠人-张师傅的采访,辅以走访和相关资料的搜集,深入了解到袁家村皮影戏的发展历程、目前现状及发扬传承等方面。通过访谈得知,张师傅一生致力于皮影的制作,深深的体现出了大国工匠精神,这令团队成员由衷的敬仰。
 
 
                                              图一 张师傅专心制作皮影
 
实践队还了解到皮影在选材、工具使用、制作方面也尤为讲究,皮影的制作大多选用牛皮作为原材料,制作一套皮影需要花费2~3天的时间,因此精美细致的皮影的制成凝结着匠人们丰富的智慧。在访谈中,当谈及皮影戏发展现状与继承的时候,张师傅遗憾的说到:“现在的皮影跟以往不同了,现在都没人学。” 这句话道出了目前皮影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困难,还有皮影制作传承的问题,“很多制作皮影的手艺都失传了,做这些皮影的人也很少”。张师傅一边说,一边向实践队员展示夹在厚纸板里的宝贵的皮影,“他这原来还有很多人做,现在做的这些很多都成纪念皮影,这种已经做不动了”。接着,在访谈后团队成员参观了皮影坊,看着墙上陈列的一个个生动且精美的皮影,都蕴含着手工匠人对皮影的热爱。
 
 
 
 
                                                              图二 精美的皮影
 
 
 
 
                                                                图三 团队成员参观皮影坊
 
“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岁月将皮影戏的光辉镌刻在历史深处,未来等候着新的手艺人、制作人、编剧人的参与。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调研实践发挥青年学子的力量,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再调研完皮影戏后,实践队又来到了当地葫芦坊进行走访调查。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实践团队来到袁家村“葫芦坊”,通过采访葫芦坊老板,我们了解到在葫芦上赋诗作画、进行艺术创作能表达富贵平安、福寿绵延、多子多福等美好祝愿。实践队员还在师傅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在葫芦上绘画,深深感受到了葫芦画艺术的乐趣。
 
                                                           图四 葫芦画艺人传授刻画技巧 


                                                               图五 团队成员亲自制作葫芦画 

通过一天的走访调查,实践成员深刻体验到了袁家村深厚的关中民俗的魅力,其民俗文化营造的传统古朴的氛围为乡村旅游消费者提供“回归乡土、品味乡风、回味乡愁、放松身心”的最佳旅游体验,极大满足乡村旅游者内心深处对“乡土乡风解乡愁、美味美景养身心”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文化的蓬勃发展对乡村振兴历程的带动作用。
 
作者:郭佳悦    来源:长安大学赴陕西咸阳暑期社会实践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胡杨学子三下乡:以今日为舞台,以明日为坐标
  • 山理学子三下乡支教活动实践感悟
  •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历时20天,我在实践调研中感受到了别样的风土人情,本以为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情感,但却有种宾客入归,回到家乡的感
  • 三下乡 2023-08-11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营养助振兴,健康乡村行——西农学子三下乡活动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文化振兴的“守”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