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青春筑梦,爱心护航

发布时间:2023-07-31     阅读
西华师范大学“青衿之志”志愿服务队以“引领思想·传承文化·提高素养·健康身心”为主题,以学习党史、关爱儿童、乡村振兴为出发点,以“星海接力,丹心筑梦”为口号,主要面向乐至县乡村儿童开展思想教育类、美育类、安全教育类、文化传承类主题活动,在资阳市乐至县盛池镇盛泉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八天的志愿服务活动。
 
团队旨在给农村留守儿童普及必要的生活常识和道德规范,带去陪伴和关爱,引导他们更好地成长。大家既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又紧密协作,互相帮助,每一个人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能够在这样的一支营队中,我感到非常开心,我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懂得了怎样与人相处,切身体会到了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现实意义。参加三下乡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提高。在这几天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自己学到的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我懂得了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其实让我最难忘的是7月18日上午的“星海班见面会”,我们满怀希望走进了大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得到的是一片的失落。当时来的学生不多,在与部分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原来有些学生不是不愿意来,而是怕被个别不愿意来的同学笑,于是就跟着不过来上课了。听到这,我发现这些孩子中有我自己以前的影子在,孩子们都很真诚,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我于是想到了将心比心,对,在我以后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要将心比心,不能常以老师自居,要和他们做朋友。第二天早晨我们刚踏进学校,就发现了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他们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感到很是欣慰。随即一声声“老师好”的问候,更是让我感动了一阵子,因为,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被叫做老师。上午十点,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讲台,虽然学生不到二十个,但是丝毫不减我教学的热情。这是我给自己的第一批学生上的第一节课。我给学生上的是“演讲与口才”,希望通过此次课程他们能更加自信,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紧跟党的号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他们对此也都很感兴趣,整节课都很活跃,我上了自己人生中成功的第一节课。
八天如白驹过隙般即将逝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也即将结束,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到农村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但是农村的确可以锻炼人,能将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农村是苦,条件是差,可谁都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况且农村是那么需要那些有知识,有能力的大学生去贡献力量。能参加这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感荣幸。它使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实践和谐社会宣讲,和一群可爱的孩子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学习进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大桥村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有当地人的勤劳、豪爽、热情,有小朋友们的天真、纯洁、可爱,还有队友们的鼓励、帮助和相互理解。
 
支援一夏,教化一生。支教是我们以自身之识浇灌未来之花,给予孩子们一双眺望更远天空的眼睛;给予他们更多对于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待。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过天真无邪的笑容,渴望求学的目光。对团队而言,支教是一种磨练,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收获,我们永远在路上。团队将葆有一颗仁爱之心,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孩子们,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孩子们。此行有爱,我们身体力行勤浇灌,也坚信着支教花开别样红。或许短短八天的时间,我能为他们带去的并不多,但涓涓细流也能汇成大海,也希望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快乐成长!
(通讯员 冯筱雅)
 
 
作者:冯筱雅    来源:社会实践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胡杨学子三下乡:以今日为舞台,以明日为坐标
  • 山理学子三下乡支教活动实践感悟
  •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历时20天,我在实践调研中感受到了别样的风土人情,本以为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情感,但却有种宾客入归,回到家乡的感
  • 三下乡 2023-08-11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营养助振兴,健康乡村行——西农学子三下乡活动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文化振兴的“守”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