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重外院学子三下乡:红色筑梦之旅,党史学习进行时  

发布时间:2023-08-05     阅读
 (通讯员:曾月)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为探索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年的影响,通过学习党史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教育目标。7月16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扬名立党之风”实践团来到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了解当地红色文化,探索红色文化对人的影响,加强党史教育学习,提升思想高度,推进理想信念建设,为新时代新青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补足精神之钙。
 
实践团成员到达红军战斗遗址(图源:重庆外语外事学院扶明月)
 
学习革命精神,重走红军之路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成员决定重走红军路,从红军村木旺坪到老窝子,海拔1500米至2100米,全程来回8公里,耗时5个半小时。实践团成员戴着红军帽,身着红军服,拄着探路的拐棍进发。山路崎岖,一路爬坡上坎,荆棘遍布,接连不断的梯步让人腿脚发麻。综治专干何宗田道:“上山之路较为艰难,当地居民上去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途径无名烈士墓,“全体脱帽”实践团成员李溢洋一声令下,实践团全体成员将帽取下置于左小臂,低下头,怀着满心的沉重与敬意向无名红军烈士默哀三分钟。实践团指导老师厉昌晓表示:“红军战士的年纪跟你们相差无几,他们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用青春去守卫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发挥红军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一切困难”。实践团成员接着来到红军曾潜伏过两天一夜的战壕,自发跳入战壕,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感受凝聚红军战士的英魂之地,他们匍匐在狭窄的战壕里,打出无愧时代的功绩。
 
实践团成员深入战壕(图源: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邓娟)
 
党史学习教育,讲述爱国故事
退伍老兵王贵兴,1970年参军,远赴云南边境,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义务兵。“战争是残酷的,枪林弹雨,每天接收的伤兵无计其数。血肉模糊啊“,王贵兴老人回忆到。在红军村红军广场,在王贵兴老人和实践团老师厉昌晓和实践团老师刘晨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重温入党誓词。面向党旗,右手握拳,“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字字铿锵有力,句句掷地有声!
王贵兴老人为实践团成员讲述他们那个年代的历史,“做人不能忘本,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打天下,他们用献血换来的和平和美好,每个人都不能忘记”!实践团队长扶明月表示:“在王贵兴爷爷的教育下,我们深刻认识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我们将铭记中国共产党史,以新时代青年的风貌去展现我们这代人的风彩”。
 
实践团成员举起右拳,呼号宣誓(图源: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邓娟)
 
走进城口纪念馆,寻迹革命文物
川陕苏区城口纪念馆位于重庆城口县苏维埃政权纪念公园,为缅怀革命先烈,了解重庆城口县老区文化,实践团全体成员在红军村驻村第一书记周艳的带领下来到该馆,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课。
 
讲解员讲述城口历史沿革(图源: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邓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1929年,城口打出地方红军的旗帜,1930年,红军解放县城,1933年,迎来红四方面军......老革命家驰骋山河,寸土不让。透过陈列馆,红军标语、战斗武器、作战用具、红军药房用具、城口县部分红军烈士名录出现在我们眼前。这部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历史和人民将会永远铭记!
“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学习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同时继往开来,鼓起迈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书写新时代的新篇章”。实践团指导老师刘晨寄语实践团成员。
实践团成员经过这几天的党史教育主题活动,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和传递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了实践团成员对共产党的信仰。同时体会到了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曾月    来源:曾月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西安外国语大学三下乡|共护乾坤万丈河 “旅”助乡村百年梦
  • 胡杨学子三下乡:以今日为舞台,以明日为坐标
  • 山理学子三下乡支教活动实践感悟
  •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历时20天,我在实践调研中感受到了别样的风土人情,本以为会有近乡情更怯的情感,但却有种宾客入归,回到家乡的感
  • 三下乡 2023-08-11
  • 重人科学子三下乡:传温暖力量,振乡村文化
  • 营养助振兴,健康乡村行——西农学子三下乡活动
  •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榕树社会实践队三下乡活动:文化振兴的“守”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