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经典”,每一位中医学子在平常的学习中都会收获老师的这一谆谆教诲,而可能我们仍然存在阅读中医经典不多、理解不深等问题。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自己对于经典与临床的双向关系的理解。正是,学经典以致用,多临证以致远。
理论为基,创新发展
回望中医大家的成才之路,他们的共通之处便是强调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我明白,医学离不开临床实践,而中医理论是基石,是“源头活水”。我们需要认识到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双向关系。当我们在理论、治则治法、方药等方面有创新的思考,那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用疗效“说话”。而随着我们实践、总结、思辨、再总结、再思辨的循环往复,我们的中医体系便得以建立。
广读经典,传承有道
所谓中医经典,并非只有“四大经典”,在中医药灿烂的发展历史上,医家众多,著作繁多。因此,凡是传世之作,且对于中医的发展有意义的书籍,都是需要我们用心钻研的中医经典书籍。中医经典是从实践中高度凝练的结果,可以说是临床实践的起点,科研探索的支点,更是中医事业的立足点。因此,作为中医学子,首先应当加强中医经典阅读,其次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用心钻研,不可浅尝辄止。如此,方为传承有道。我们在经典中广泛学习各医家的创新理论和创立的方剂,我们的中医之路便打下坚实基础。
经典运用,熟能生巧
“经典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读的。”在经典的运用方面,我们可以先模仿老师,再逐步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建立中医思维。同时注意不可过于拘泥,做到“圆活”二字。在学习和运用经典时,我们要重点关注病因病机、病理机制、组方原理、专病专方等,接着多临证,逐步掌握辨证的规律和思想。同时,我们应当有开阔的视野,临床用药将经方和时方结合,辨证地思考与应用。
发皇古义,固本开新。我们在学习中医时,若是一味依赖课本,忽略经典,往往容易出现治疗思路受限、临床疗效不佳等诸多问题。让我们学经典以致用,多临证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