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成长离不开实践沃土,职业发展需要坚实平台。作为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2025年,共青团广西区委持续深化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通过多元岗位、创新活动、多方协同,构建起覆盖广、层次多、保障强的青年实践育人体系,助力青年在服务广西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扬帆远航。
“这个暑假,我以‘扬帆计划’实习生的身份在雁山区团委参与社区宣讲,深刻体会到青年工作必须‘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生刘植平说道。在实习期间,她积极将政策语言转化为青年听得懂、愿参与的行动,用实际行动凝聚青春力量,切实发挥了桥梁作用。
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一线、企业车间、政务岗位……这个暑假,在广西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中,众多像刘植平一样的青年学生活跃在不同实习岗位上。据了解,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是由共青团组织开展的一项服务和引导大学生就业的实习活动,旨在帮助在校大学生熟悉真实工作环境,经受岗位锻炼,明确职业方向,不断提高社会化能力和综合就业能力。
今年,共青团广西区委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广泛动员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围绕政务和企业实习,深度挖掘并提供1.8万余个优质实习实践岗位,构建起连接理论与现实的广阔平台,让青年学子通过岗位历练和社会接触提升本领、检验真知。
南宁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韦珍娜,通过“扬帆计划”进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住建局实习。其间,她参与农村危房排查和民族特色街区规划工作,在实地调研与实践操作中,切身感受到城乡建设不仅是工程技术,更关乎民生福祉与文化传承,由此坚定了用专业服务基层、守护文脉的责任担当。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的田梦涵,则在华润天和药业车间经历了“触感的修行”。“拉布”“拉膜”“准备纸芯”,这些看似细微的工序,却让她深刻体会到现代化生产的精密,离不开每一个环节极致的专注与匠心。“在车间的实习,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也锤炼了自己的耐心和细致。”田梦涵说道。
刘植平、韦珍娜、田梦涵的经历,只是广西“扬帆计划”万千学子的缩影。据悉,该计划提供的多元化岗位,涵盖政务服务、工程建设、医药生产等多个领域,有效满足了不同专业青年学生的实习需求。这些连接理论课堂与真实社会的“实践纽带”,让青年学子在真实场景中深化认知、检验真知、锤炼本领。
“正是心底涌起的乡情,推动我从异乡的课堂回到家乡的土地。”贺州学子蔡开彬的这番话,道出了众多参与广西“扬帆计划”特色活动青年的共同心声。为引导青年在实践中学思践悟、读懂家乡,共青团广西区委推动各地市结合区域特色,打造了一系列有深度、有温度、有辨识度的职场体验品牌活动,让青年走出校园“小课堂”,走进广西发展“大天地”,在沉浸式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激发归属情怀。
南宁市开展“青创启航”职场体验营,以“廉政教育+沉浸体验+实操训练”模式,为学子搭建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桥梁;柳州市“青聚龙城”项目组织青年走进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企业一线开展“青研学”,实地触摸工业脉搏;梧州市“青衿回梧”返乡研学,带领学子走进人工宝石、六堡茶产业现场,聆听创业者的“归乡故事”与技术。
骨干的“坚守历程”,激发学子返乡发展的意愿与热情。贺州市打造“知贺州·回贺州”社会实践交流活动,通过歌舞展演、实践分享、学子寄语等环节,深化情感链接,同时,创新设立“市校合作”大学生联络员机制,推动实习实践与乡土情怀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来宾市象州县打造“梦幻星河•青睐象州”草地星空音乐会,青年乐队、高校实践学子、本土非遗匠人在星空下共聚,让音乐律动交织创意灵感,传递求贤若渴的诚挚邀约。崇左市将非遗传承融入实践,组织青年体验天琴演奏、壮锦制作,在指尖技艺中筑牢文化自信,并同步建立龙州籍青年人才数据库,为后续跟踪培养与人才回流夯实基础。
这些特色活动不仅拓展了“扬帆计划”的实践边界,更在青年心中深植了理解广西、热爱广西、扎根广西的种子。从工业车间到文化工坊,从职场课堂到星空舞台,广西各地用多元活动为青年打开了读懂“广西故事”的窗口,让“广西故事”在青春共鸣中持续传扬,也为广西未来发展汇聚起更多青春力量。
“扬帆计划”的成功开展,得益于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紧密协同,从而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青年实践育人新格局。
织密保障网,夯实育人根基。“实习会不会只是走个过场?”这是许多学子报名前的共同疑虑。为此,“扬帆计划”建立自治区、市、高校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推动高校与地方、企业共建实践基地,让校门与社会联通,课堂与岗位对接。部分高校将实践表现纳入学分评定,为青年成长铺设贯通培养的“快车道”。
护航成长路,传递组织温暖。“孩子第一次离家实习,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一位学生家长的朴素心声,道出了万千家庭的牵挂。“扬帆计划”实施“岗前培训+安全责任书+过程监督”的全链条安全保障,为学子撑起“安全伞”。所有参与学生统一购买意外保险,部分岗位还提供交通、住宿补贴等暖心服务,用实实在在的关怀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建立定期联系回访制度,及时倾听学子心声,让问题在沟通中化解,成长在关心中加速。
拓展朋友圈,放大品牌声量。突破地域界限,与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区外一流高校建立宣传联动,让“扬帆计划”的号召力跨越山河。通过成长故事分享会、媒体报道等方式,让实践中的动人故事飞入更多青年心田,在全社会营造起支持青年实践、服务青年成长的良好风尚。
实践育人无止境,青春扬帆正当时。共青团广西区委将继续深化“扬帆计划”,引导广大青年在八桂大地的火热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注入蓬勃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