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 “红忆寻声”社会实践队来到萧山区寻访抗美援朝老兵朱校全。起初,当93岁高龄的退伍老兵朱校全谈及七十多年前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情景,不由百感交集,眼泛泪光,不愿过多提及。但在队员们的耐心安抚下,朱老开始讲述起那段尘封的历史,带领队员们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图为朱校全老兵接受采访

图为采访老兵
朱校全,1931年8月出生,浦阳镇安山村人,1951年6月入伍,原八七一部队担任后勤兵,1952年5月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参军,于9月乘坐火车奔赴朝鲜战争前线,参与上甘岭战役。

图为记者采访老兵
为了确保安全,朱校全和战友们夜晚行军,穿过鸭绿江前往战场,一直走了28个夜晚。初到战场,年轻的朱校全负责坦克后勤服务,给坦克加油、维修,帮助运送炮弹。但同时,严酷的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朝鲜的气温极低,爬冰卧雪;没有充足的食物供给,战士们只能一口面粉一口雪;没有保暖的衣物和棉被,很多战士都没能扛过严冬。在朱老的讲述中,有三个战友被活活冻成了冰雕。
谈及最难忘的战争经历,朱老说有一次他和战友两个人负责背运炮弹,一个炮弹95斤,需要来回搬五趟。突遇美军飞机空袭,炮弹轰炸,他连忙跳到交通壕里躲避,但身边的战友不幸中弹牺牲。“我回来赶紧报告班长,班长派了两个人把战友给背下来了,人已经被炸死了,肚子上面有中弹,估计是炮弹片击中…就在我身边完整的这么个人,就没了…”讲述起这段经历时,朱老情难自禁,仿佛回到了昔日硝烟弥漫的战场,回到了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身边。
战争也给朱老的身体带来了永久的创伤。他的骨头在战斗中折断,头部至今还留有弹片,一到下雨天就会疼痛不已。
图为采访纸
在采访过程中,朱老突然起身进入房间,拿出了一张写满文字的纸。这是他之前受邀参加抗美援朝事迹分享的一份采访稿,纸上对战争细节有着非常详细的记录。朱老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之一,如今虽然只剩下零星的回忆,但从他的言语表情中,我们仍能看出这段烽火岁月给他留下的深深烙印。“七十多年了,我还记得当时战场的军歌:雄赳赳气昂昂,踏过鸭绿江。我也依旧能够唱出来。”
图为老兵讲解采访纸
老兵们不畏牺牲,不辱使命,他们的优良作风和战斗精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在朱老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战火中,保家卫国的奉献精神,那些难忘的戎边作战的岁月,跨越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得以见证最真实的红色记忆。
图为纪念册图片

图为邮票图片
最后,朱老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深切寄语,希望青年学生能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好好学习,不畏艰难险阻,为我们的民族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与老兵合影
戎装曾在身,红色永流传,本次采访不仅是革命前辈与青年之间的对话,更是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递。红忆寻声实践团将继续以革命老兵为榜样,赓续红色血脉,传承永不磨灭的红色精神。
文字:杨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