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村产业发展
中国青年网潍坊1月18日电(通讯员 钟宗润)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快速进步,支撑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充分体现了“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为实地了解科技与农业的结合程度,总结科技对乡村各产业的积极影响2024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前往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闫家沟村开展实地调查。
走入实践地了解发展现状1月18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了招远市闫家沟村,为更好地推进社会实践进程安排,实践队员从乡村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进程,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三个方面进行采访调查,走进村委办公室与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村委工作人员热情招待了实践队员,随后介绍起村子发展情况“闫家沟村共有218户、647人,耕地1633亩、荒山坡地1600亩,是一个农业大村,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下,父老乡亲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从脚下的黄土地上收获着来之不易的幸福。”据了解,支部书记陈德功带领村“两委”班子,把脉村子致贫病根,仔细分析村子发展出路,走家串户摸实情,引入智慧农业,大力发展多元经济,实行“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新模式,带领闫家沟村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在村委工作人员和农业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参观了当地的鲁冠智慧农业产业园,实践队员在与工作人员沟通中了解到鲁冠智慧农业产业园占地3000亩,主要栽植“维纳斯黄金”“瑞香红”等苹果品种。实践队员在参观时看到了产业园配备无人机、遥控监督系统、果园机械、全方位铺设的水肥滴灌系统等一系列智慧农业生产设备,无不感叹果园的生产机械化、智能化。
工作人员提到诸如鲁冠指挥农业产业园的新型农业产业园还有许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号召下,闫家沟村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农业技术,包括节水灌溉、智能农业机械等,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闫家沟村建立了多个科技示范基地。这些基地成为村民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中心,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技能。实践队员走入基地,与村民们一同学习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知识,深刻感受科技为农业生产带来的便捷。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鲁冠智慧农业产业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钟宗润 摄。
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在走访调查的路上,村子里各种各样工厂,商铺和精心打造的旅游景点,让实践队员对这个村庄有了全新的认识。除了传统的农业种植,闫家沟村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工艺品制作等产业,充分利用自身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到:“我们开发了特色民宿、农家乐、观光采摘和乡村文化节等项目,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体验我们独特的乡村文化。”
随后实践队员跟随村委会工作人员参观了还在建设的“好地方”现代农业多元化产业园,产业园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到:“园区将设施农业技术、园林艺术理论、生态农业理论、旅游规划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等融入到产业规划之中,将着力打造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业态丰富、功能多样、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谈及产业园未来发展“将来,园区还将建设除草大鹅养殖场1处,5000吨冷风库1处,果品初加工车间1处,年出栏1万头养猪场1处,打造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典范。”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于先生说。

图为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钟宗润 摄。
实践队员自发走进村民家中,与村民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向村庄村民问起闫家村的变化,大家伙儿都纷纷竖起大拇指感叹道:“变化太大了!”闫家沟村村民祖祖辈辈都是背负青天,面朝大地的农民。但这几年随着科技农业产业园的兴起和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村里面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也是越过越红火!”村民张大爷笑着说。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闫家沟村村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钟宗润 摄。
本次实践走访,实践队员们对闫家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闫家沟村通过智慧农业的推广与应用、科技创新与研发等方面的努力和在推进乡村产业多元化的积极探索和实践。陈书记表示,村子将继续通过科技助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崛起之路,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闫家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