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画为媒迎巨变,“农”墨“文”彩绘振兴在山东省青岛市,有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乡村聚落,这里的村民放下了锄头,拿起了画笔,靠一双巧手、一支画笔在这片富饶美丽的土地上“临摹”出了乡村振兴的模样,绘出了一幅北方现代版“富丽春山图”,它便是入选山东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达尼村。2024年2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社会实践队前往“江北第一画家村”青岛市达尼村调研,挖掘当地产业发展新业态,找寻乡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聚焦主题特色,远识统筹发展。在20多年前有许多橡胶、煤炭产业想要在此地投资建厂,但是当地明确拒绝引进高污染产业,意图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业。2003年,当地引进了“绿泽画院”项目,正式拉开以画促产的发展序幕,建立了“达尼画家村”。翻阅村志我们可以发现,十多年来,当地政府和画院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累计投入超2000万元,不少村民通过开画廊卖油画、开民宿等赚取收入,同时当地趁势积极打造了一批休闲旅游和现代农业项目,带动当地产业振兴,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截至目前,画美达尼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累计引进项目42个,完成投资达3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今年上半年,片区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2%、20%。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宣传栏,了解达尼村产业发展历程。
以画为媒建设,达尼迎来巨变。抵达达尼村后,队伍首先来到的是“十里油画长廊”,这里道路笔直,一望无际,长廊两旁密集分布着包罗万象的绘画作品。画家们经过严密的构思挥笔作画,就像驱山走海一样把山水的壮丽景象呈现在眼前,停留在任何一张画作前,都能瞬间感觉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不觉赞叹这些画家们巧夺天工的本领。油画产业成功握手振兴与繁荣,点亮了乡村振兴中一盏亮眼的灯。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村中以油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和文化的融合让实践队伍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宣传栏,了解达尼村产业发展历程。
以画为媒建设,达尼迎来巨变。抵达达尼村后,队伍首先来到的是“十里油画长廊”,这里道路笔直,一望无际,长廊两旁密集分布着包罗万象的绘画作品。画家们经过严密的构思挥笔作画,就像驱山走海一样把山水的壮丽景象呈现在眼前,停留在任何一张画作前,都能瞬间感觉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让人不觉赞叹这些画家们巧夺天工的本领。油画产业成功握手振兴与繁荣,点亮了乡村振兴中一盏亮眼的灯。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村中以油画为代表的艺术文化产业,这种产业和文化的融合让实践队伍深受触动。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绿泽美术馆简介,了解绿泽美术馆的前世今生
探寻现代农业,感受智能科技。实践最后一站,实践队伍来到达尼村的青岛绿色硅谷现代农业园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走进了一间智能温室,发现整个温室中没有土壤且呈半封闭状态,向工作人员请教后得知:生长这些智能温室中的蔬菜全部都是种植在椰糠而不是土壤中,水肥直接经过物联网调控科学配比后滴灌到植物根部。顺着工作人员的指引,队员们发现了能够在封闭环境中对植株花朵进行授粉的熊峰蜂箱,实践队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利用熊峰授粉不仅可以提高蔬果质量还可以降低畸形果率,确保了封闭温室中生产的蔬果质量。实践队员了解到,临近年关,园区推出“绿色硅谷蔬菜礼盒”,选取各个温室生产的果蔬组成礼盒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销往全国各地,促进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图为青岛绿色硅谷现代农业园区一角
当下,大泥沟头村已经呈现多元产业齐发展态势,同时也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阶段。当地应继续发挥油画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让广大村民更多的参与其中,让村民增收致富。下一步,实践团队将继续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涅槃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在达尼村村委会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