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山东建筑大学承艺匠心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16     阅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疾步向前,同时,也不能忘了华夏传承几千年来的文化与经典。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个盛夏七月,山东建筑大学的“承艺匠心”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济宁的旅途,开启了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13日,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深入当地,探访了孔子博物馆、孔府、孔林、孔庙,体验了剪纸艺术和蒲草编织等丰富的传统文化,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队于孔子博物馆合照)
    7月11日,实践成员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知识的渴望,踏入了这座汇聚千年儒家文化的殿堂,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孔圣人的思想智慧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成员们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从“萌荫后世”到“诗礼传家”,每一处展区都仿佛是一扇时空之窗,让他们窥见了古代圣哲的生活点滴与教化理念。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文献资料,它们无声地诉说着孔子如何以其卓越的道德理念和治学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此外,博物馆精心设计的互动体验区,如模拟古礼体验、经典语录解析等,让成员们在参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成员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图为实践成员于孔子博物馆参观)
    11日下午实践成员们踏入了位于曲阜的孔府、孔林和孔庙,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庄严肃穆的孔庙,这座为了纪念孔子而建的庙宇,也是无数学子祈愿的地方。孔庙内的每一尊塑像、每一条楹联都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让成员们对孔子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随后,成员们踏入了孔府,这里是孔子后代居住的地方,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象征。成员们在这里见证了古代建筑艺术与儒家礼仪的完美结合,每一块石碑、每一道门槛都在默默讲述着千年的故事,深入了解了孔府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地位,体会到了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深远影响。
    最后,实践成员们漫步至孔林,这里不仅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更是一片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园林。在参天古树间穿行,学生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声音在耳边回响,感受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成员们在静谧的氛围中,学习了儒家对于生死、孝道的看法,以及其在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心灵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涤。

(图为三孔景区合照)
拜读完传统经典,实践队员们走进了非遗文化的世界。
7月12日,实践队员拜访了剪纸艺术的非遗传人张跃广老师,与他共同探索剪纸的妙趣。
 
(图为实践队员和张跃广老师的合照)
张老师首先向成员们介绍了剪纸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他指出,这项起源于汉代的民间艺术,已经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农村窗户上不可或缺的装饰,它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文化的传承。
    紧接着张老师向队员们讲解了他的剪纸作品,从中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了剪纸的种类包括阴刻和阳刻、单色与彩色、单层与多层。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这些剪纸新手也能迅速入门。阴刻和阳刻是剪纸的两大技法,前者通过挖空图案来表现,后者则保留图案部分。单色与彩色剪纸则通过颜色的变化来增加视觉效果,而单层与多层剪纸的区别则在于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通过张老师展示的剪纸作品,实践队员们看到了剪纸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感。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经过精细剪裁,在他的创作下使得原本普通的纸张充满了艺术的灵动和生命的气息。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多层彩色剪纸,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张老师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还详细解释了每一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让实践队员们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张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剪纸作品)
 接下来,在剪纸体验环节,张老师亲自指导大家进行剪纸实践。他耐心地讲解剪纸的基本技巧, 从纸张的选择、剪刀的使用到图案的设计,张老师向实践队员们展示了画线、裁剪、内折、定位、成形等基本剪纸步骤,每一步都亲自示范,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掌握要领。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剪纸,经过一番努力, 一个个精美的“春 ”字在队员们的手中诞生。
 制作“春 ”字的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却需要细心关注到每一个细节。每一步都需要大家全神贯注按照老师绘制的指示线进行裁剪。在这个简单而又漫长的过程,队员们不仅学到了剪纸的基本技艺,还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细致。最终实践队员们都裁剪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春 ”的剪纸。不同于普通的平面剪纸, “春 ”的剪纸是可以直立起来的 , 而直立的“春 ”又象征着“立春 ”,代表着二十四节气的开始,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剪纸 中带来的文化内涵。
 实践队员们还尝试了剪纸中的高难度作品——党的五角星图案的裁剪。在张老师的耐心指导下 , 大家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完成了这个复杂的剪纸作品。这不仅让队员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 也使大家更加敬佩张老师的精湛技艺和无私的传授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剪“春”字)
此次“纸艺传承 匠心独运 ”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实践队员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队员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 的活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响应国
家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号召,将以此 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继续探索更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方式,让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古老的文化之光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体验完灵活精妙的剪纸艺术,实践队员们又开启了对蒲草编制的探索之旅。
                                                               
(图为向实践队员介绍作品以及所展示的编制品)
7月13日,实践队员们拜访了蒲草编制非遗传承人张老师的工作室。如果说张跃广老师的剪纸艺术,似魔法般将红纸化作万千世界;那蒲草编制的张老师则是以柏草为笔,编织出生活的诗意与自然的韵律。在这里,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一件件精美的编制艺术品,有幸请张老师示范了并指导了成员们编制的基本过程,原材料准备、分割蒲草、缠绕芯线、编制蒲织结构、调整和修整、固定结尾、清洗和晾干、最后处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后蕴藏着我们看不到的复杂技艺,非遗传承人们的作品,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历史的致敬与文化的传承。
 
(图为张老师指导实践队员编制)
在探索非遗文化的旅程中,实践队员们对两位老师都做出了专访。老师们指出,青年人应积极学习传统文化,作新时代文化的传承者,应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瑰宝。
 
(图为实践队员对两位非遗传承人老师做出专访)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让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浩瀚无边,记录了人类的智慧与文明;文化源远流长,传承着历史的灵魂与血脉。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并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付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为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用青春的汗水与智慧,编织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张雅璇 王蕴涞 尚朝阳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生态守护|外语“河小禹”前往绶溪公园开展护河宣传系列活动
  • 山东建筑大学承艺匠心实践队暑期社会实践
  • 艺润童心,以美育人——山东理工大学“爱之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手工艺术系列课程
  • 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的戏剧之旅
  • 红旗渠精神——穿越时空的戏剧之旅
  • 为深入挖掘和传承红旗渠精神,让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7月14日,“颂渠”青年志愿宣讲队在学校模拟法庭内进行
  • 大学社会实践 07-16
  • 革命的生命线,无私奉献的追求
  • 星际探秘,爱育童心——山东理工大学”爱之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科学探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