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淮师学子三下乡:深访合肥市科技馆,获红色征旅启示

发布时间:2024-07-20     阅读
百余年拼搏进取,民族复兴舞翩迁。2024年7月12日,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皖谱新篇”巡展宣讲团成员葛少仿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合肥市科技馆,风雨兼程,同舟共济,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思想,感悟科技发展在红色征旅中的重要功绩。
合肥市科技馆座落于蜀山区黄山路,位于合肥文化长廊和科教旅游的核心板块,是合肥科学普及的主阵地,其中共设有儿童、数学、力学、杨振宁陈列馆等9个展区,拥有400多件套展品。走进合肥市科技馆,成员们首先来到二楼的杨振宁陈列馆。

杨振宁陈列馆正面照。
杨振宁先生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1944年考取第六届留美公费生,次年赴美,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是1954年,他与米尔斯一起提出的——米尔斯非阿贝尔规范理论,被称为“划时代的创作”,是今天粒子理论的基石。1957年,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7年2月,杨振宁教授正式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9月21日,杨振宁先生获得2019年度求是奖“求是终身成就奖”。 宣讲团成员们在陈列馆中看到了一枚诺贝尔奖章的复制品,是杨振宁先生亲自赠送给合肥科技馆的。

杨振宁先生赠送于合肥市科技馆的奖章复制品。
在详细了解杨振宁先生后,宣讲团成员们逐层参观了合肥市科技馆。一楼设有主题为“步天歌·星河之梦”的展览。我国天文科普工作正不断迈向新台阶,越来越多的民众成为天文爱好者,加入仰望星空的行列,作为六大基础学科之一的天文学经过近代后的百年历程,已实现了从皇家禁术向人民科学的下沉普及。该展览意在向参观者普及中国天文学的历程,以古籍善本、史料文献等实物展品为抓手,通过展出历史影像资料、打造还原历史场景,带领参观者们重走天文学在我国下沉普及的道路,追寻心底的星河之梦。

展览正面照。
 
科技馆内设有许多有趣的科学装置,参观者们根据文字信息进行操作,便可以通过实践学习到科学知识,例如在数学、力学、机械展区,对各项实验装置进行操控,便可以了解机械运动的奥秘等;人体WE展区,通过操纵按钮,我们可以得知各关节的运动幅度;在信息技术展区,可以通过AR、传感等技术,实现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体验。

人体WE展区中的“关节”操作装置。
 
进入五楼的现代交通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汽车分解模型,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清晰的看见汽车的各个零件,并设有操作台可以对各零件的名称及作用进行细节的了解。除此之外,翻车体验、高压放电、汽车模拟驾驶等装置都让宣讲团成员印象深刻,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参观者们在趣味中学习到了相关科学知识,尤其对于儿童,学生来说,科技馆是一个十分有吸引力的寓教于乐的场所。

汽车分解模型。
 
科技展现了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在红色征途时期科技人员为国家的发展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与智慧,从艰苦的时代起步,经过不断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取得了众多科技创新的巨大成果。这些科技力量的发展,为祖国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繁荣贡献了力量。宣讲团成员们参观后细细品味着红色精神与创新力量的故事,感叹科技的飞跃进步为红色征旅的巨大贡献。
通过本次参观访问合肥科技馆,我们再次感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在红色征旅中的坚定信念和顽强奋斗的优秀品质,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也是同样的重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不断迈进科技创新的征途,为祖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葛少仿    来源:个人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红色音乐传承之旅”——走进张治中故居
  • 服务群众,共筑和谐
  • 服务群众,共筑和谐
  • 服务队队员深入基层服务工作,参加了为期五天的大学生政务实践活动,从每天定点值班、整理资料开始,到解决居民之间的矛盾、生活和工作
  • 大学社会实践 07-20
  • 生态修复成就文旅融合新典范
  • 为探索海洋生态建设与文旅融合的新模式,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小海螺青春志愿服务队
  • 大学社会实践 07-20
  • “三下乡”之行,助力乡村振兴
  • “三下乡”之行,助力乡村振兴
  • “三下乡”活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它通过文化、科技和卫生的支持,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
  • 大学社会实践 07-20
  • 潮起潮落:沿海文旅之兴与海洋生态之思
  •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海洋生态文明发展与海洋文旅创新对于沿海地区而言,具有新的使命与价值。以海洋、滨
  • 大学社会实践 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