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赴新杭暑期“三下乡”实践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队,深入农村、走进基层,开展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7月14日,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特别参观了被誉为“东南第一洞”的太极洞景区。
授牌仪式:学研融合,共绘新篇 7月14日上午,太极洞景区与安徽理工大学如炬晨曦,皖守“童”行志愿服务队在美丽的太极洞景区内隆重举行了联合授牌仪式,标志着双方在旅游、科研及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拉开帷幕。

志愿者们进行授牌仪式(钟启豪 摄)
授牌仪式在太极洞景区内的一处风景秀丽的场地举行,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太极洞景区管理层以及来自安徽理工大学的师生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仪式上,双方代表分别致辞,对合作的前景寄予了厚望,并强调了此次合作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品质、促进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授牌仪式的圆满举行,标志着太极洞景区与安徽理工大学的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同时,也期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和服务。
旱洞探秘:曲折迷离,千岩竞秀随后,志愿者们便进入太极洞内参观游览。太极洞,这一石灰岩溶洞奇观,以其长达5.4公里的洞体、错综复杂的洞室结构以及千姿百态的钟乳石景观而闻名遐迩。志愿者们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得的瞬间。步入洞内,志愿者们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地下世界。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块状如卧兔、上有一光滑圆润小洞的石头,它正是“水滴石穿”这一自然哲理的生动诠释。

志愿者在触碰水滴石 (钟启豪 摄)
千百年来,无数细微的水滴从岩缝中滴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落在同一块石头上,其力量虽微不足道,但贵在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正是这份坚韧不拔的精神,最终穿透了坚硬的岩石,形成了所见的这一奇观。站在这块石头前,志愿者们无不感慨万千,纷纷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被水滴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执着所深深打动。
水洞泛舟:碧波荡漾,奇石生辉太极洞水洞,作为太极洞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地下暗河景观和丰富的钟乳石奇观而闻名遐迩。随着志愿者们乘坐小舟缓缓驶入水洞,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画卷逐渐展现在眼前。洞内水面开阔,清澈见底,小船穿梭其间,仿佛置身于银河之中。洞壁上的奇石在五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是璀璨夺目,灿若群星,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在游览过程中,志愿者们纷纷被水洞中的“擎天玉柱”、“蝙蝠神蚕”等景观所震撼。这些钟乳石形态各异,有的如巨柱擎天,有的似神蚕挂壁,每一个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随着小船的不断前行,洞中的景观也在不断变换,忽而狭窄逼仄,忽而开阔明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此次太极洞之行,不仅让志愿者们放松了身心,更激发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他们纷纷表示,要将今天所见所闻融入到今后的支教工作中,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同时,他们也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为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在太极洞合影(高上 摄)
此次活动不仅是对志愿者们的一次精神洗礼,更是对太极洞景区文明旅游形象的一次有力宣传。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支教和文明旅游的队伍中来,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