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三下乡:兼收并蓄促发展 儒马汇通展新貌
发布时间:2024-07-31 阅读:
曲园学子三下乡:兼收并蓄促发展 儒马汇通展新貌
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共产党人的思想指南,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21世纪的中国散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为更好学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的优秀成果,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智晖映乡梓,笃行筑国魂”社会实践队于7月20日来到山东省济宁市孔子博物馆学习儒学文化,讲解博物馆馆藏,体悟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更好的弘扬新儒学文化。
观圣人故里,承儒学之息
实践队走访了曲阜的部分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社区走访等方式询问其关于儒学文化的认识,关于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为更好的进行孔子博物馆的讲解提供了依据。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儒家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对孔子的事迹也是耳熟能详,展现了圣人故里所孕育着儒家文化。
走进孔子博物馆,博物馆由基本陈列有序厅和五个部分构成,馆藏30余万孔府档案,为实践队成员们深入的学习儒家文化提供了珍贵的一手史料。同时也为实践队的成员们展开讲解提供了宝贵的题材。队员们针对儒家文化的考据,儒学的内核等内容展开详细的讲解。讲解中详细解说了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文化流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礼”。孔子文化强调道德修养。它教导我们要仁爱、忠信、礼义、廉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准则孔子文化重视教育和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知识,提升自我等儒家文化基本知识。
儒马结合创新机 交流融合展新貌
实践队成员们与时俱进,讲解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结合的发展状况,讲解中将二者的相通之处加以阐述,即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自由、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儒家文化倡导“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们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有着相似的对美好社会秩序和理想社会状态的追求。儒家文化中的社会治理思想,如“德治”“礼治”“仁政”等,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治理理论相结合,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在场游客交流了对于儒学进一步的认识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现状,更加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我们能够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和人类社会。学习马克思主义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它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使我们能够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想要更好的发展儒学与马克思主义更重要的是发挥全社会的作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作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儒学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传播儒学文化的知识和理念。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儒学文化的魅力。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孔子学院、文化展览等形式,向大众展示儒学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进大众对儒学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推动儒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相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对儒家文化的现代阐释和创新发展,使其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相融合,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价值,从而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希望更多的实践团队植根于儒学这片沃土,传承并发扬儒学文化,并将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成果向外弘扬。
作者:孙加孟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