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青农学子|“盐碱青禾”研究生志愿服务团赴农高区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13     阅读

  2024年暑期,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盐碱青禾·赋能黄三角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生志愿服务团(以下简称“志愿服务团”)于黄三角农高区开展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团以重温习总书记讲话、了解盐碱地作物品种及生长状况、学习盐碱地作业机械、科普盐碱地改进利用现状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深入探究当地盐碱地治理情况,推动盐碱地作业机械的发展,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奉献青春力量。

重温书记足迹,坚定理想信念

  实践团成员抵达黄三角农高区,踏入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重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的足迹,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黄三角农高区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实感受总书记视察以来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就,深刻领悟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实践队员纷纷表示,定会铭记习总书记讲话内容与精神,秉持农科研究生求真务实、笃行创新的风貌,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目标,踊跃投身乡村振兴志愿服务。

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盐碱现状

  实践队员深入盐碱试验示范基地,前往盐池展开调研采样。实践队员对相同盐度条件下不同作物的生长状况以及不同盐度条件下同种作物生长状况的差异予以记录,对盐池作物种植模式和智能监测体系进行学习探讨,深入剖析盐碱地智慧农业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并对盐池土壤进行采样对比。通过在盐碱地盐池的实地考察学习,实践队员清晰认识到不同作物耐盐碱程度的差异,深刻领会小区育种的重要性,明确盐碱地综合利用过程中改种适地的具体内涵,坚定了团队以自身专业助力农业发展的决心。

实践队员在对盐池作物种植情况进行讨论交流

探索农耕智慧,匠心筑梦未来

  实践队员前往马屋村、李屋村等村庄进行走访,深入农户家中,寻觅传统农具。实践队员在农户家中发现了传统施肥播种农具,农户向实践队员讲解传统农机从如何握持、施力,到高效作业的技巧。此外,农户们还向实践队员展示犁、耙、锄、镰等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黑科技”,并向实践队员逐一介绍它们的构造、用途及背后的故事,实践队员亲手操作,近距离感受这些“老物件”的魅力。

  实践队员在入户结束后,前往黄三角智慧农机装备产业研究院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员通过与专家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了解国内外先进农机的发展现状,同时,针对当前农机部件存在的效率瓶颈、耐用性挑战及智能化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多项具有创新性的改进方案。从材料科学的最新应用到智能控制系统的升级,从结构优化减少能耗到增强人机交互体验,每一项提议都蕴含着对农业现代化的深刻洞察与前瞻性思考。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实践队员深刻领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古训,充分认识到农机装备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践队员在对盐碱地作业机械进行讨论学习

科普盐碱知识,共筑绿色梦想

  实践队员在李屋村开展有关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和盐碱地作业机械的科普宣讲活动。通过宣讲员的讲解,村民们不仅明晰了土壤盐碱化对作物生长造成的危害,也认识到盐碱地这一“潜在粮仓”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在科普宣讲的筹备过程中,实践队员认识到现代农业已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的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宣讲会最后,实践队员呼吁村民们发挥各自的力量,共同推进盐碱地治理进程,让绿色成为盐碱地上最动人的色彩。

实践队员在向当地村民进行有关农业机械的科普宣讲

  通过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团队员更加深刻地领会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战略意义,全面把握盐碱地农业发展的现状,激发了实践队员以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的昂扬斗志。下一步,志愿服务团将聚焦盐碱地作业机械,发扬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推出智农惠农机械,为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提供有力工具,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姜成林    来源:实际参与
责编:今日大学生网 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重庆大学青翼实践团康定支教:美育课程受欢迎,助力学生成长
  • 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纪之翼 ”小分队:传承红色 基因,熔铸党纪之魂
  • 三下乡 | 学子基层来实践,双方合作共学习
  • 养老敬老,你我之责
  • 养老敬老,你我之责
  •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当中,我们“浸润经典”志愿服务团前往当地的敬老院进行敬老爱老活动,给一些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送去久违的青春活力
  • 大学社会实践 08-12
  • 乡村振兴青年实践团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乡村振兴战略云实践团队 暑期三下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