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7日,为探索出一条文化惠民的有效路径,安徽大学畈光文化宣传队前往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六家畈进行了一场为时四天的学习与考察。六家畈坐落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已打造古民居博物馆群、侨乡别院、红石咀露营地等多个业态,拥有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新名片,发展成果惠及众人,其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传承并创新,文化发展路径也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探寻淮军文化之魂”
前往六家畈之前,首先参观了与淮军创始人李鸿章的故居,充分了解淮军概况。初临六家畈,队员们带着满腔热血与期待,走进了“忠义六家畈——淮军史迹陈列馆”,四个展厅勾勒出淮军的历史与荣耀,它们历经时空变换,仍散发着历史的余温。在参观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是淮军之中的忠勇吴氏,是奋力抵抗敌军的“高升号”战舰,“高升号”最终沉陨大海,六家畈众多战士随之长眠。六家畈通过建立这样一所陈列馆,让成员深刻了解到淮军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六家畈人民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红色文化在陈列馆中熠熠生辉。
图为馆长讲解“高升号”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孙语涵 供图
随后,队员们前往六家畈传统玩具博物馆,馆藏有北京绢人、凤翔泥塑、黄平泥哨、兔儿爷、淮军虎、侨乡虎、毛猴等一千多件传统玩具,玩具的制作采用一家一户的作坊式加工方法,取泥、木、竹、石、布、皮毛等天然材料,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代代相传的地方和家族手艺。馆中每一件玩具都设计巧妙、色彩鲜活、生动形象,仿佛感受到了古时候孩子们玩玩具时天真烂漫、快乐无忧的心情,在成长过程中,二者成为彼此最亲密的伙伴。传统玩具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散发着传统技艺的光辉,让人们惊叹于古人造物智慧的同时,也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拳拳之爱。
图为传统玩具博物馆玩具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静竹 供图
“相遇侨乡”
为更好地了解海外华侨的伟大贡献,感受海外华侨的家国情怀,队员来到了六家畈侨乡文化馆,开启了一段与六家畈海外华侨的心灵碰撞之旅。六家畈的历史画卷在六家畈侨乡文化馆徐徐展开,每位著名华侨的伟大贡献都承载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心连心的团结精神,深深体会到了侨乡文化的重要影响与深刻内涵。而此馆着重介绍的一位华侨——吴世珊更是将家国之魂深埋于心,她创办吴阿姨热线,为故乡合肥捐款发展文化事业,乐善好施,桑梓遍载,她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华侨对家乡、对祖国的深情眷恋。虽为华侨,虽在海外,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大地,祖国也随时随地向他们敞开怀抱。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六家畈侨乡分布图。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蕊 供图
“票证年代”
最后,畈光文化宣传队参观了六家畈票证博物馆。馆里展示着从嘉庆四年到2007年这二百余年间不同时期发行的与老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数千种票证,约二万余枚。当时,几乎每一件物品都需要票,比如人们熟悉的粮票,甚至还有电池票、饼干票、袜子票等各种票。而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票证的消失代表着中国人民抗争饥饿,摆脱贫困的民族斗争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忘却了这段历史。时至今日,每每看到那些票证,都不禁感触于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苦,庆幸于当今生活的富足,这激励着青少年们要对得起如今的幸福生活,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文化惠民有温度,亮点纷呈暖人心。三天的实地考察让队员们受益匪浅。六家畈通过博物馆、文化馆、乡村旅游等形式向大众普及六家畈文化,不仅使其优秀文化得到弘扬,其带来的各项效益还惠及了当地百姓,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其中的措施值得成员学习和借鉴。文化如瑰宝,珍贵且闪耀,优秀传统文化亟待人们传承创新。作为新时代青年,应发挥青春的力量、利用不同的形式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走向新阶段,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愿更多人前往六家畈,遇见其中的美好。(通讯员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