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儿童切实领略非遗文化的别样韵味,体悟劳动创造美的内涵。 7 月 13 日,曲阜师范大学“丹漆随梦·乐道拾遗”实践队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儿童家属院,引领孩子们踏入非遗领域,一同感受和品鉴漆扇所蕴含的美。实践队队员们精心准备了各种材料和工具,整齐地摆放在桌面上。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这一场神秘的漆扇之旅。首先,队员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漆扇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漆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和艺术智慧。它不仅仅是一件生活用品,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一种情感的寄托。

图为实践队员向儿童宣讲时所用到的PPT图片。张佳怡 供图
在了解了漆扇的背景知识后,孩子们开始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漆扇。他们小心翼翼地拿起画笔,蘸上五彩斑斓的颜料,在洁白的扇面上描绘出心中的美好景象。有的以自然风光为灵感,描绘出青山绿水;有的融入了乡村生活的元素,展现出田园之美;还有的则通过别样的图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们全神贯注,一笔一划都倾注着对非遗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为孩子们正在制作漆扇。张佳怡 供图
在这个过程中,实践队的队员们始终陪伴在孩子们身边,耐心地指导和鼓励他们。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只有画笔与扇面的摩擦声,以及孩子们偶尔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当一把把精美的漆扇在孩子们的手中逐渐成型时,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这些漆扇,或许在技巧上还略显稚嫩,但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它们是孩子们与传统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晶,是劳动创造美的生动体现。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共同展示制作好的漆扇。张佳怡 供图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在艺术创作中获得的快乐和成长,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冲击。许多古老的技艺和文化遗产逐渐被人们遗忘,甚至濒临失传。然而,正是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基因,是我们的根和魂。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对于孩子们来说,让他们从小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是传承的关键。这次漆扇制作活动,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它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应该加大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措施,支持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媒体和教育机构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非遗文化知识,提高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此外,还可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非遗文化传承的良好氛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挖掘其中的精华和价值,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新传承方式和途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文化交流等形式,将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丹漆随梦·乐道拾遗”实践队的本次实践活动,虽然只是非遗文化传承道路上的一小步,但却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传统文化的大门,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共同守护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夕阳的余晖洒在儿童家属院的角落,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离开了。但那一把把精美的漆扇,以及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这是一次关于传承、关于创造、关于美的旅程,它让我们在夏日的清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清凉与深沉,也让我们更加期待未来,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走进非遗,感受其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