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关键环节,致力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新疆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助力新疆地区发展。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同心耀中华,推普助振兴”实践队,依托学校的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深入新疆喀什疏勒县,积极践行“文化润疆”工程,搭建文化桥梁,点亮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
新疆喀什疏勒县居住有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等13个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集居区,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语言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的深入交流。疏勒县就此开展“三抓三促”工作部署,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因此,学校是推普的主要阵地。而若要推广规范正确的普通话,还需提升当地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为学生们创造更优质的语言环境。故实践队在此暑期前往喀什疏勒县当地中小学,发挥汉语言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帮助少数民族老师纠正读音,传授标准普通话。
博采众长,凝心聚力
近年来,曲阜师范大学国家语言文字基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援疆润疆视为己任,多次派遣文学院师生团队赴喀什开展培训与文化润疆工作。实践队成员通过联系往届参与培训的师哥师姐,回顾往期助教心得,力求全面了解当地推普现状及教学难点,以便精准备课与施教。
据悉,新疆老师们的普通话发音存在较多问题。在声调方面,受到维吾尔语无声调特点的影响,老师们的声调发音并不标准,如阳平、去声和上声的变调。在语音方面,前后鼻音不分,声母z、c、s不分等发音不清晰问题也成为教学的一大难题。面对这样的挑战,实践队员做了较为充足的准备,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推普之旅。
同语同文,合力前行
8月10日,实践队员们开始了正式的教学工作。教学伊始,实践队员通过交谈和进行声母韵母的梳理了解到老师们的普通话水平,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声调方面。随后,队员们就声调知识展开了系统细致的讲解,以形象化的图像、手势为辅助,向老师们展示正确的声调发音技巧,并针对他们的声调发音弱点,进行一对一的纠正与练习。除了声调练习之外,针对老师们反映出的“单个字能读对,连起来就读错”的现象,队员们在课堂上开展了趣味组词、短文朗读活动。他们挑选出一些经典诗歌与名篇,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北京的春节》等,帮助老师们纠音正音后供其朗读练习,领会语言文字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