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声,红色血脉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电脑技术的不断迭代进步,新媒体应运而生,媒体的类型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红色歌曲的传播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深入了解新媒体下红色歌曲的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2024年7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薪火相传实践队走进临沂市莒南县埠上村展开实地调研。
在出发之前,薪火相传实践队举行了线下入乡实践会议,会议上队长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内容以及时间安排,明确了注意事项,各位队员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会议结束后,各队员通过阅读大量相关资料来进行系统的理论政策学习,并在实地参观采访前与队长协商讨论,制定出实地采访提纲,为实地考察做好了充足准备。
7月24日上午,实践队员到达埠上村正式开展实践。正所谓民心重如山,因此,实践队员们选择走进村民家,俯身接地气,与村民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当地民风淳朴,村民也十分热情,积极地配合此次社会实践。根据走访显示,乡村居民对红色经典歌曲情有独钟,例如《沂蒙山小调》《东方红》。每当提起喜爱的红色歌曲和红色精神,乡亲们总是绽放出闪亮的笑颜。但是因为农民工作繁多,家庭压力较重,所以乡亲们只有在仅有的农忙工作之余,可以享受音乐的快乐,红色的洗礼。不同于年老乡亲们的口口相传,村里青少年关于红色歌曲的了解大多来自互联网抖音、快手等AAP,通过深入了解每首红色歌曲的背景和意义,孩子们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红色歌曲不仅是红色历史的见证,也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精神密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了红色歌曲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而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他们在网络红色歌曲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年轻的孩子们虽然对红色歌曲的定义不甚清晰,但是在实践队员的提示下也能轻松哼唱出一些,例如《灯火里的中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等。村里的老人们哼唱的都是经典红歌,而孩子们哼唱除了广为流传的红歌外还有大量近些年热门歌曲重新填词的改编歌,如改编版《少年》、改编版《错位时空》等。年轻人对于红色歌曲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所结合的流行元素接受度远高于中老年人,他们认为红色歌曲应该进行适当的创新改编,以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更好地增加歌曲的传唱度,传递并传承红色精神。
红歌,是历史的回响,是时代的强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和红色记忆。当被问到传承红歌的重要性时,村民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道:“必须传承下去。”对于老一辈的村民们来说,一首红色歌曲就是一段鲜活的历史,它们在战火中响起,至今仍余音绕梁。红歌的传颂,不仅是把故事通过歌曲的方式融入情感表达对革命对红色文化的热情,同样在传唱中传承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对孩子们来说,将红色歌曲融入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孩子们传递红色精神,并实现这种精神的传承发扬,有利于他们从小形成坚毅的性格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红色歌曲能够启迪思维,促进成长。
历史长河川流不息,时代精神代代相传。通过在临沂市莒南县开展的实践调研,实践队的队员不仅对新媒体背景下基层农村的红色歌曲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乡亲们对红色歌曲的热情深有感触。实践队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对于红色歌曲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需要建立精神遗产创新体系的体系,要基于现实需要而主动创新,内容上不弃传统、 技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红色歌曲传承和创新路径的运行机制,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转型发展。
作者:薪火相传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大学社会实践推荐
- 探索孵化力量、培育创新人才
- 为了实践高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旗帜,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张维昌老师和学生负责人阳意宏带领团队实地探访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等各大
- 大学社会实践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