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环境,探索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策略,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025年7月2日至2025年7月4日,苏州城市学院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高校网络舆情‘蝴蝶效应’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的影响机理和引导路径研究”团队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入江苏多所高校,围绕高校网络舆情“蝴蝶效应”展开全面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合影)
7月2日,团队在苏州城市学院校开展调研,对校内网络舆情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在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了学校构建的网络舆情分级管理体系,不同舆情级别对应不同的响应机制和处置方案。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明确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工作的关键难点,为团队进一步探究其治理路径与方案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二:团队成员与负责网络舆情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
7月3日,团队赶赴苏州大学,采访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教师。团队成员与老师围绕思政教育在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网络舆情中的作用、路径及遇到的挑战展开了深入探讨。教师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引导学生们树立批判性思维、形成客观认知、做出理性判断。此次访谈为团队成员对于网络舆情的多元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图三:团队成员与苏州大学思政教育老师合影)
7月4日,团队来到江苏大学,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进行深入交流。辅导员老师分享了在日常工作中识别网络舆情事件的经验,以及在舆情发生后,“蝴蝶效应”是如何产生并进一步影响学生思维的。团队从学生一线工作视角,获取到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蝴蝶效应”的宝贵经验与策略。
(图四:团队成员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交流)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不仅从不同视角了解到各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测与防控措施,还深刻认识到了网络舆情预测与治理在当下面临的挑战。未来,团队将持续深入研究,从不同学科视角探究高校网络舆情“蝴蝶效应”对大学生思想认知的动态影响机理,提出更科学、可操作的舆论引导路径,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大学生的思想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2025年7月6日
苏州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通讯人:吴志超 徐田铭 丁嘉瑄 蔡馨冉 张官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