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另据央视新闻报道,据测算,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许多老年人却因操作困难而感到手足无措,反而对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南京审计大学国际学院“银龄守护者”社会实践小分队在南通地区展开了一项为期一个月的社会调研,旨在了解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及当前所面临的挑战。
一、前期准备: 在调研初期,小组全体成员与指导老师就调研主题开展讨论,制定详细计划,设计调查问卷,确保问卷的问题能够涵盖老年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例如不愿使用手机支付,不适应数字化金融工具,电子产品操作复杂,需要他人帮助和信息真伪辨别,极易被骗等安全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南通地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发放并收集问卷,根据问卷情况进行资料整理并分析。
二、数据整理与调查 收集数据后,全体组员对信息进行了整理和录入。随后,小组成员还深入东大街社区进行进一步调查,搜集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相关信息。小组成员通过与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使用习惯和困难,询问他们对智能手机常用功能的使用情况及不便之处。通过观察老年人使用手机的实际操作过程,记录了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和困难,了解他们在使用社交软件、拍照、上网等功能时的具体问题情况,听取老年人对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需求和期望,收集他们希望能够获得的支持和帮助类型。同时,小组成员还了解了社区对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的支持现状和可能改进措施,从而更精准更高效地帮助社区老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三、基层服务计划实施 根据调研结果,实践小组制定了基层服务计划,在社区内为老年人开展智能手机使用指导活动。
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讲座、工作坊、一对一辅导等,旨在通过互动和实践,让老年人能够亲身体验并掌握智能手机的操作。这样的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例如,通过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帮助老年人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获取新闻资讯,甚至在线购物等。此外,通过学习智能手机的使用,老年人还能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减少对子女的依赖,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实践小组通过开设课程指导,组织小型讲座,教会老年群体关于使用智能手机的一些基本操作。活动通过课件讲解、现场演示、手把手教学、发宣传单等方式就老年朋友如何网上交水电费,网上预约挂号就诊及娱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教学演示和耐心解答,助力弥补老年人数字鸿沟,提高老年人数字技能水平。此外,小组成员还列举常见的手机诈骗手段和案例,宣传了预防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提醒老年朋友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最后,通过收集老年人对此次课程的满意度和建议,进一步了解了老年人对活动的满意程度及未来的课程需求,以便改进未来活动。参加活动的王阿姨说:“这次的培训真不错,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让我们学会怎么操作智能手机,促进家庭交流、方便联系朋友,非常好,希望以后继续举办这类活动。”
此次活动使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有了深入了解,也让老年人对使用智能手机的信心显著增强。通过本次活动,社区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总结 根据对老年人使用手机的调研报告总结显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群体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老年人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是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查看社交媒体和接收新闻信息。然而,仍有一部分老年人对手机的操作和功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适应,主要集中在技术操作复杂、字体过小、界面不友好等方面。因此,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小组成员认为手机厂商可以通过简化操作界面、提供更大字体选择、设计更易操作的功能等方式来改善手机的用户体验。
此外,针对老年人的手机培训课程和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实操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手机的使用技巧,提升数字化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老年人作为重要的手机用户群体,值得手机厂商和社会高度关注,并通过更人性化的设计和专门的培训服务,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生活,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