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烽火岁月映初心——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盱城街道探访百岁老兵王广知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
2025年7月26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盱眙县盱城街道,拜访了百岁老兵王广知。1928年出生的王广知,1949年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地方游击战中留下了精彩篇章。据老人回忆,自己当时隶属于安徽省路东独立营,主要负责抓捕“还乡队”、开展土改、肃清反革命分子。如今虽已白发苍苍,但谈起当年的经历,王广知的眼神依旧炯炯有神。

图为实践组员与王广知爷爷交谈 罗泽延供图
烽火岁月:从游击战士到和平卫士
1949年,21岁的王广知参军入伍。当时解放战争接近尾声,王广知所在的部队主要负责地方治安。白天推进土改,夜里搜捕特务,有时还得配合主力清剿残敌。老人回忆,连队共120人,自己获评五好战士,升任上士班长,专司后勤。虽未亲身冲锋,但王广知在后勤岗位上勤勤恳恳,为前线筑牢后盾。
最让老人记忆犹新的是一次剿匪行动。大部队北撤后,还乡队再度嚣张。王广知所在的游击队三个排合力包抄,正面猛攻、侧面迂回,打得敌人狼狈逃窜。讲到此处,老人激动地比划着:“十几个敌人跳河逃命,淹死了好几个,剩下的全被游击队俘虏了。”
红色记忆:新四军时期的军民鱼水情​
访谈时,聊起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老人的眼睛忽然亮了。自己当年才十几岁,日本侵略者侵华时自己更是才9岁。王广知记得,新四军进驻时,乡亲们夹道相迎,自己所在的儿童团举着小旗,蹦蹦跳跳地前去迎接。
 
图为王广知爷爷在讲述军旅故事 罗泽延供图
在老人的记忆中,新四军与当地百姓亲如家人。“日本鬼子下乡扫荡,百姓就往山上躲;新四军来了,大家都杀猪宰羊招待。”王广知还说起一个细节:“有次新四军抓到日本俘虏,儿童团都跑去看,枪管冒烟的模样,到现在还记得一清二楚。”这段经历在王广知心里种下了红色种子。“新四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分毫,还帮着挑水种地,百姓打心底里拥护。”王广知说,正是这份军民鱼水情,
让自己从小就明白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道理。
精神传承:永不褪色的初心使命
退伍后,王广知回到盱眙老家,先后担任民兵中队长、大队书记等职。回地
方工作时,自己配合公安局打击敌特,收缴反动传单。老人骄傲地说,“因工作出色,还立过二等功呢!”
采访尾声,王广知爷爷勉励青年学子:要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王广知爷爷一生奉行的座右铭。王广知爷爷说:“当代年轻人要记住,无
论在什么岗位,都要诚心实意为老百姓办事。
               
图为实践组员与王广知爷爷合影留念 罗泽延供图
实践组员们深受触动,老英雄的故事让组员懂得,英雄未必都要惊天动地,能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团队负责人称,此次采访让更多青年学子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力量。一小时的访谈,跨越了七十余年时光。从放牛娃到解放军战士,从游击队员到和平卫士,从热血青年到百岁老人,王广知用一生诠释了“不忘初心”的真谛,广大青年学子理应向王广知先生学习。
                                                                                                                                                                                                                                                         撰稿:肖睿琦 图片:罗泽延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寻妈祖信仰足迹,悟和合共生智慧
  • 木兰溪畔寻“和合”,青年聚力谱“新曲”
  • 重走红军路 赓续井冈魂——山东理工大学“青衿筑梦·红韵燎原”实践团开展“红军的一天”主
  • “穗”智赋能,甜村上新——广工学子交出暑期“三下乡”答卷
  • 市集经济绘就共富新画卷——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实践团
  • “双院联动践初心,械材赋能拓职路”实践团赴中国轴承陈列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二)
  • 烽火回响,号角不息|Mr.China团队深入南京,追寻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