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抗联血脉,山东大学“抗联薪火,东北寻踪”实践团于7月30日至31日走进哈尔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团队成员深入参观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东北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感悟革命精神,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热情。
重返历史现场:走进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7月30日,实践团首先前往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该馆是记录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细菌战、实施反人类暴行的重要遗址,是中华民族惨痛历史的警示地。

图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入口
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731部队的起源、组织结构及其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种种罪行。展厅中陈列的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品,真实再现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对东北人民施加的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与细菌试验。

图为七三一部队毒气实验复原景象
“看到这些展品,心情非常沉重。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践踏了人道底线,更使无数无辜民众遭受灭顶之灾。”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后表示深受触动。在“殉难者纪念碑”前,全体成员集体默哀,表达对遇难者的深切哀悼与敬意。
同时,讲解中提到,731部队在战败前大量销毁罪证,其主要成员在战后逃回日本,并在美方庇护下以实验成果换取了不起诉承诺,令人痛心。通过本次参观,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国家的独立自主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防和民族团结基础之上,唯有自强不息,才能守护和平家园。
铭记英烈精神: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 7月31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以“抗联薪火,东北寻踪”为主题的沉浸式参观学习。纪念馆作为哈尔滨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承载着东北抗日战争时期的英烈记忆,记录着那段沉痛却不屈的民族历史。

图为实践团驻足凝望抗日将军马占山向全国发出的通电
纪念馆原拟建为图书馆,但在建成之际,哈尔滨被日军占领,伪满洲国政权将其改为警察厅,并作为关押抗日志士的重要场所。讲解员介绍道,馆内曾囚禁、审讯过众多抗日英雄,其中包括赵一曼烈士。
在纪念馆二楼,团队成员驻足观看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的生平事迹展板,心情沉重。杨靖宇将军在冰天雪地中孤身作战,牺牲时腹中仅有棉絮无一粒粮食;赵一曼烈士在敌人严刑拷打下毫不屈服,毅然就义前仍写下动人遗书。这些英烈用生命诠释了坚定信仰与民族大义,正如实践队员所说:“他们是我们民族最坚强的脊梁。”
在纪念馆地下一层,团队成员参观了当年日军设立的刑讯室和牢房,真实感受到敌人在侵占东北期间的种种暴行。讲解中提到,抗日志士在此遭受酷刑后,常被押送至731部队遗址,沦为活体实验对象。
走出纪念馆,队员们久久沉思。大家深刻认识到,在国家积贫积弱之际,民族遭受的屈辱令人痛心。而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斗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使中华民族最终挺直了脊梁、赢得了独立和尊严。新时代的青年应当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红色之旅的思考与延续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深入红色遗址不仅是一场历史之旅,更是一次精神洗礼。“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负时代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接下来,山东大学“抗联薪火,东北寻踪”实践团将继续整理活动成果,制作宣传册和短视频,通过校园宣传与线上平台相结合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