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古道焕新彩,茶山育新芽——广德双村探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7-31     阅读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广德市砖桥村和金鸡笼村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在乡村建设的画卷中铺展出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篇章。2025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r.China团队前往两村挖掘振兴秘诀,记录生态、产业与文化融合的乡村变迁。

图一(图片素材来自团队线下拍摄)

砖桥社区:从沉寂到生态文化交融的魅力之地
砖桥村地处苏浙皖交界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千年文化底蕴。然而在数年前,砖桥村尚是一个“资源在眼前、活力却不足”的典型村落。依山傍水,却因缺乏规划和整合,生态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开发利用,文化遗产也藏于深闺,文旅开发滞后。老旧房屋林立,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下的是年久失修的公共设施与衰败的乡风面貌。

图二 图三(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转机始于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度践行,砖桥村以生态文化振兴为引擎,开启了蜕变之旅。在生态振兴方面,依托砖桥河“河岸高、落差大”的独特地貌,修建了沿河游步道景观带;近千亩的砖桥林场保留了原始生态,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样板。曾经荒芜的河岸变得生机勃勃,潺潺流水与茂密山林相映成趣,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在文化振兴方面,深挖千年古银杏、宋代古桥和非遗龙灯等文化资源,建成银杏文化广场,不仅留住了乡愁,也点亮了夜间经济。文化和旅游双轮驱动让砖桥村焕发出蓬勃活力,曾经寂静的夜晚如今被游客的欢声笑语填满,村民们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图四 图五(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金鸡笼村:从传统到数字赋能的茶产业先锋相比砖桥的“古道焕新”,金鸡笼村则踏上了“茶香育金芽”的数字化之路。曾经这里也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庄,村子的茶叶产业以传统种植和手工加工为主,生产效率低下,附加值不高。且茶叶的销售渠道单一,主要依赖本地市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图六(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为破局,村庄确立了“党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走上了科技兴茶之路。以“一片叶子”为支点,撬动产业升级的杠杆,开启了传统农业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变革。村子投资建设茶叶深加工基地,融合可视化溯源、智能喷灌、电子交易平台等技术,将3000亩核心茶园升级为“现代智慧茶园”。同时通过完善基建,建设厂房与交易市场,打造“十里茶谷万亩茶园”产业带,跃升为广德黄金芽核心产区,让传统茶产业焕发数字新活力,变身为“皖南茶产业第一村”。茶叶品质得到极大提升的同时,销售渠道也拓展到了全国各地。

图七 图八(图片素材来自团队线下拍摄)
金鸡笼村党总支书记杨广奇在团队采访里提到,村里以党建为引领,把分散的资源整合形成规模;创新收益分配方式,让村民通过多种方式增收。茶园建设兼顾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提高茶叶品质,保护生态环境。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汉娜也参与到金鸡笼村的实践中,在镜头前用英语向世界讲述中国乡村的数字变革与文化魅力,为这份乡土叙事增添了文化互鉴的色彩。

图九 图十(图片素材来自团队线下拍摄)
两村虽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皆以因地制宜之策探索出契合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子。从青砖黛瓦间的千年文脉,到智慧茶园中的产业新机,砖桥村与金鸡笼村的蜕变既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中的关键一子。它昭示着:只要因地制宜、守正创新,每一个角落的乡村都能成为时代跃动的节点,承载起中国故事的温度与广度。
此次实践,Mr.China团队深入了解了两村的特色振兴之路,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看得见的风景、摸得着的产业、留得住的人心。广德的经验为更多乡村提供了样本,也为世界打开了一扇理解中国的窗。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Mr.China团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寻妈祖信仰足迹,悟和合共生智慧
  • 木兰溪畔寻“和合”,青年聚力谱“新曲”
  • 重走红军路 赓续井冈魂——山东理工大学“青衿筑梦·红韵燎原”实践团开展“红军的一天”主
  • “穗”智赋能,甜村上新——广工学子交出暑期“三下乡”答卷
  • 市集经济绘就共富新画卷——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市集引擎·共富浙行实践团
  • “双院联动践初心,械材赋能拓职路”实践团赴中国轴承陈列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二)
  • 烽火回响,号角不息|Mr.China团队深入南京,追寻民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