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虽小,却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然而,人们对它们的认知往往存在误区,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群体,更容易因缺乏科学知识而面临健康隐患。
2025年7月2日至10日,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微观万象”微生物知识科普实践团深入玉带园、小红梅、仙林湖、广志路、翠园等多个社区,开展科普宣讲及问卷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居民正确认识微生物,提升健康防护意识,获得社区广泛好评。
专家采访:科学指导,让科普更权威 为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团队特别采访了微生物专家杨靖鹏教授。杨教授强调,日常消毒要讲究方法,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是最佳选择。他特别提醒,老人要避免食用隔夜菜,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自制发酵食品存在一定风险。
谈及未来发展,杨教授表示,微生物技术在医疗美容等领域前景广阔,益生菌有望替代部分抗生素。这些专业建议为团队科普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通过这次采访,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更感受到科普的价值。科学是高深的理论,更是指导生活的智慧。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微生物,科学地面对这个“看不见的世界”。
科普宣讲:从“看不见的世界”到“看得见的健康” “大家知道我们的手上住着多少‘小居民’吗?”在科普课堂上,团队成员用生动的语言和卡通视频,向小朋友们介绍微生物的特点、分类及应用。为了让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团队采用微生物模型制作、微生物绘画比赛等多种形式。针对老年人群体,团队则聚焦日常生活场景,讲解正确储存食材、识别变质食品等实用知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不少人主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志愿者们一一耐心解答。
调研与反馈:倾听需求,优化科普 在宣讲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根据宣讲对象的特点,设计并发放问卷,调研小朋友们对于微生物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与老人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与对微生物的认知水平。此外,团队还设计了线上调查问卷,以便了解更多地区、各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程度。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向调研对象发放团队前期设计的宣传折页,旨在增强民众对营养膳食和食品安全的理解。
展望未来:让微生物科普持续发光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微生物知识走进社区,也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科普的价值。未来,团队将继续运营“微观万象”科普公众号,并联合更多社区开展长期科普活动,让科学知识真正服务于健康生活。
微生物虽小,却关乎每个人的健康。通过科普的力量,“微观万象”微生物知识科普实践团助力公众筑起一道健康防线,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青春智慧。
供稿:“微观万象”微生物知识科普实践团
供图:“微观万象”微生物知识科普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