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青春实践路 共筑洪灾止——大展“洪”图:基于多模态洪灾预警及群众响应研究团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04     阅读
    来源:大展“洪”图小队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洪涝灾害频发且呈现复合化、突发性趋势,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峻威胁。九江市作为长江中下游重要防洪枢纽,现有单模态预警体系难以穿透“最后一公里”,群众“收而不动、动而不迅”的响应迟滞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一难题,本大展“洪”图小队立足“多模态融合”技术前沿,深入九江洪灾风险核心区,于7月13日至16日开展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力求实现灾情“看得准”、预警“传得透”、群众“动得快”,为构建“智慧防灾+全民响应”的中国式现代化灾害治理体系注入青春动能。
  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新桥村与莲花村居民访谈
  抵达九江市的第一天,大展“洪”图小队便将重心放在受灾最直接的主体——居民身上,前往新桥村和莲花村居委会开展深度访谈。在居委会干部协助下,小队分组走访了多位经历过近年洪灾的村民,覆盖不同年龄、职业和居住位置。访谈紧扣“预警接收”与“响应行动”两大核心。小队详细询问了他们获取洪水预警信息的主要渠道,信息清晰度与及时性,以及接收到预警后的实际响应行为。
  小队还特别关注了弱势群体在预警接收和响应中的特殊困难,运用录音、笔记和拍摄等方式记录了大量一手资料,并观察到一些居民展示的自救工具和家庭应急包。这些鲜活的口述史和具体案例,为理解现有预警信息在“最后一公里”的触达效果、不同群体的响应模式差异、以及影响响应决策的关键因素提供了宝贵依据,是构建“群众响应”模型不可或缺的社会模态数据。
  沿江踏勘,感知风险——长江沿岸实地环境考察
  第二天的目标是直观感知洪灾风险源和现有防护体系,调研小队沿九江市重点防洪长江岸线进行了系统性的实地考察。小队从上游段开始,徒步或驱车观察沿岸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堤防工程、排涝设施以及关键的水位监测站点。重点考察了历史上易发溃口、管涌或漫堤的区域,评估其现状加固情况。同时,有意识地观察并记录与预警响应相关的环境要素:疏散路线、临时安置点的位置和可达性、危险区域的警示标志设置情况。
  小队还上网获取了重点区域的高清影像和地形数据,直观展示了河道形态、滩地利用、堤防走向与居民点的空间关系。这些地理空间模态和环境视觉模态数据,对于验证遥感解译结果、理解洪水演进路径、评估现有工程防护能力、识别潜在风险点以及优化疏散路线规划都至关重要,是将预警信息与具体地理环境、物理风险关联起来的基础。
  聚焦枢纽,解码机制——村委会实地调研
  第三天小队深入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村委会,选取了位于不同地形的湖口县双钟镇月亮村、胜利村、洪湖村进行调研。在村委会,小队与村支书、防汛专员、网格员等进行了座谈和实地查看。核心目标是系统梳理村级组织在洪灾预警信息传递和应急响应中的角色、流程和资源。我们详细查阅了村级的防汛应急预案、预警信息接收与发布记录本、危险区域住户名册、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及存放点。重点调研了预警信息从上级如何接收,村内如何快速发布,以及如何组织响应。
  小队特别关注了村委在应对信息过载或冲突时的策略,以及在灾情信息自下而上反馈的机制和时效性。通过实地查看广播室、物资仓库和规划的安置点,评估其实际可用性。这些调研揭示了基层在预警响应中的核心作用、面临的挑战以及因地制宜的智慧实践,为优化预警信息在社区层级的多模态适配和提升组织化响应效率提供了关键洞见。
  统览全局,洞察体系——市水利局与防灾应急中心访谈
  调研收官之日,调研小队前往九江市洪灾预警与应急指挥的核心机构——市水利局和市防灾应急中心,与相关科室的技术专家和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此行的核心目标是从市级层面系统理解洪灾预警监测体系、信息处理流程、多源信息融合现状、预警发布决策机制以及应急响应协调联动。在水务局,我们重点了解了多模态监测数据的来源与整合:包括水文站点网络、气象预报信息、卫星遥感、雷达测雨、视频监控等数据如何汇集到水利信息平台,预警模型的构建、精度和运行情况,以及预警信息的生成标准和决策流程。在防灾应急中心,小队聚焦于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覆盖面和时效性,以及应急响应的启动、指挥调度与部门协同。
  小队详细询问了在多模态数据融合方面存在的挑战、在提升预警精准性和提前量上的技术需求,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将预警转化为基层和群众的响应行动。专家们还分享了重大洪涝案例中的经验教训。这次访谈为我们构建“基于多模态的洪灾预警及响应”的整体框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顶层视角、技术现状评估和未来改进方向,明确了从监测预警到响应行动的信息流闭环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这四天的调研活动设计层层递进,从微观个体响应到中观组织执行,再到宏观体系运作,并结合实地环境感知,全方位、多维度地围绕“多模态预警信息”的生成、传递、接收以及“群众响应”的触发、决策、行动这一核心链条展开,为后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立体、紧扣主题的实地数据和深刻见解。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