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支教日志|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岳寻真”实践团成员 曹嘉慧

    发布时间:2025-08-12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岳寻真”实践团
支教日志|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岳寻真”实践团成员曹嘉慧  
8月8日星期五雨  
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仿佛为今天的活动轻轻打着节拍。作为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步岳寻真”实践团的一员,今天我走进山大路街道区直西社区,和孩子们共同踏上一场特别的旅程——在博物馆的奇妙世界里,探寻古诗词的悠长韵味。  

活动室里,暖黄的灯光下,一张张小脸像雨后沾着水珠的花苞,纯净而充满生机。我以“博物馆里有什么”的趣味游戏作为开场。穿红色衣服的男孩高举着手,几乎要跳起来,“老师老师,我知道!那是翠玉白菜!上面还趴着小虫子呢!”铜奔马的矫健身姿似在眼前奔腾,《瑞鹤图》的仙姿飘逸也徐徐展开……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时光的尘埃被轻轻拂去,那些沉睡在玻璃展柜里的古老生命,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清脆的童声中、纯净的心灵间,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古诗新读环节,我精心挑选了与小学语文教科书相契合的诗词,如《静夜思》、《寻隐者不遇》等,用孩子们能听懂、喜欢听的语言,将那些古老的诗句化作涓涓细流,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引导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那如霜的月光洒落在床前,牵连出绵绵思念。接着我抛出问题:《静夜思》中的“床”是我们现在躺卧睡觉的床吗?孩子们歪着脑袋,眼珠子滴溜溜地转悠。“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又带着孩子们一起攀登心中的高山,领略不负山巅的豪情壮志。我小心翼翼地接住、捧起他们提出的每一个“是什么”、“为什么”,心里泛起层层喜悦。我知道,他们已经收获了比具体知识更宝贵的东西——在习旧中得新思,不断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接着,我们化身“小小考古家”,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拨开模拟土层,用双手轻轻触摸“文物”的轮廓。孩子们正慢慢揭开文物的神秘面纱,慢慢感受文物与诗词的双向联动。原来,那些诗词中吟咏的器物、描绘的场景、承载的精神,都曾真实地存在于这片土地,被先民摩挲、创造、珍视,最终沉淀为歌咏的对象。  
活动结束时,我将写有各地博物馆结束语的明信片送给孩子们。“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隆平水稻博物馆的结束语,也是我对孩子们最真挚的期许。我希望他们能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把根扎得更深,把枝叶伸向更广阔的天空,成为有根有魂的新时代少年,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的心情却格外晴朗。今天,在博物馆里,在诗词的世界中,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力量与魅力。下次再见时,愿我们都能带着更多的收获与成长,继续在这条文化之旅上携手前行。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