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解码创新,锚定坐标!江大学子用实践书写青春答案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江南大学“知行新澄力”陈心语
  解码创新,锚定坐标!江大学子用实践书写青春答案
  
  当全球科技革命的浪潮奔涌而来,当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一群江南大学商学院的青年学子,带着对“创新创业”的追问,踏上了江阴国家高新区的实践之旅。这场“知行新澄力”的探索,让他们在产业蓝图里读懂生态,在企业车间里触摸真实,更在与前辈的对话中,找到了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坐标。
  
  一.展馆里的“创新密码”:原来优势可以更优
  
  走进江阴高新区综合展示馆,“345产业体系”的立体画卷瞬间抓住了同学们的目光。“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筑园区”的发展路径,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清晰展现着创新如何从萌芽长成参天林。
  
  “创新不是颠覆过去,而是让优势更优。”园区沈晨阳老师的一句话,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里的创新生态,藏着这样的逻辑链:政府播下人才引进的“科创种子”,用政策培育让项目“育苗”成长,再靠人才引领让产业“成林”壮大。从单个企业的突破到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创新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养分循环。
  
  “知行新澄力”参观江阴国家高新区综合展示馆 刘佳源摄
  
  二.车间里的“成长课”: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有多远?
  
  “一款新药从发现到上市,要闯过1000多道关。”在生命健康产业展示馆,这句话让同学们心头一震。121未来产业园里,“五位一体”的产业链布局藏着更动人的深意——“121”代表着超越人类极限寿命的追求,“让生命更有长度,更有质量”的初心,让大家读懂了创新背后的温度。
  
  走进江苏普莱医药的实验室,科研人员调试配比的专注眼神;探访江苏佰澳达的车间,与江南大学共建实验室的成果展示……“产学研协同”成了高频词。企业出需求、高校出智慧、产业园搭平台,三者合力让“实验室成果”到“市场产品”的距离缩短一半!佰澳达与多所高校的长期合作,更让同学们看到:真正的创业不是追风口,而是在坚守核心技术与灵活对接市场中找平衡。
  
  在梭莱镀膜的车间里,同学们围着人事老师追问不停:“企业最看重大学生的什么能力?”“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哪个更重要?”工作人员的坦诚分享,让大家明白:职场不看“空证书”,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事”才是硬通货。
  
  “知行新澄力”走访梭莱镀膜 刘佳源摄
  
  “知行新澄力”参观普莱医药 陈心语摄
  三.校友的“悄悄话”:从课堂到职场,这样走更稳
  
  “优先选大平台,先把基础打牢!”梭莱镀膜的学姐笑着分享经验;佰澳达的学长则聊起自己从江大实验室走进企业的故事:“学校教的科研思维,到了职场照样能用,关键是要敢把理论落地。”
  
  面对面的访谈里,校友们没有空话套话,净是“干货”:大学期间多进实验室练手,关注行业动态别只盯课本,求职时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沟通……这些从实战中总结的经验,比任何就业指导课都来得真切。
  
  四.青春的“新答案”:原来这才是创新创业的模样
  
  实践团的笔记本上,记满了闪光的感悟:“创新的灵感,得踩在产业需求的点子上”“商科生的价值,是帮企业算清研发投入的账”……大家渐渐明白,创新创业不是非得开公司,而是要在国家需要的地方解决问题:可以像梭莱那样啃下技术硬骨头,可以像佰澳达那样用科技服务民生,也能用专业思维为硬核科技搭桥梁。
  
  这场江阴行不是终点,而是青年与创新中国对话的新起点。正如江南大学“志青春·与国同行”的誓言,这群学子正带着实践的收获,在青春的赛道上重新锚定方向——用知与行的碰撞,让理想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