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5日,为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求,响应农业农村部"科技兴农"工作部署,浙江农林大学紫韵苏香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洪村,助力乡村紫苏特色产业发展。
当日中午,实践团代表到达青山湖街道洪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与村委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紫苏种植技术培训会。团队成员结合村民实际需求,系统讲解了紫苏的多元价值——从传统药用功效到现代市场需求,并针对种植痛点,详细演示了科学选地、标准化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村书记全程参与,号召村民积极应用新技术,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村民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午后,炎炎烈日下,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紫苏品种适应性研究。通过对雅州、开化、湖州等不同产地的紫苏品种进行采样分析,团队重点考察了植株长势、抗病性等指标。采样过程严格遵循科研规范:每品种选取代表性植株,完整保留根系,并即时冷藏保存。这些样本将为后续的产量预测和品质评估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助力洪村筛选出最优种植品种。
此次实践不仅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田间生产力,更构建了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团队成员通过技术推广与科研服务,既提升了村民的紫苏种植技能,也为紫苏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基础。这一行动正是高校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体现,展现了浙农林学子以专业所长服务三农的使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