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南关清真寺寻踪:回族文化里的命运共同体印记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 白萧羽

  银川的清晨刚被阳光轻轻翻页,玉皇阁南街先醒了。我踩着碎金一样的日影,顺着人声与车声往深处走,终于看到了它——南关清真寺。

  印入眼帘的先是​一抹沉稳的灰青色,那颜色并不突兀,却像一方长久浸在水中的老砚,含蓄地亮着柔光。再走近些,建筑的轮廓便完整地呈现出来:墙体先向两侧舒展开去,继而收拢,形成一道锋利的弧线;弧线之上,飞檐依次递进,微翘的棱角被晨光描出清晰的边棱,像一排整齐的羽片,静而不僵。鸟翼下,缠枝莲和阿拉伯经文浅浅地浮在砖面,如一阵风刚刚掠过水面留下的细纹。阳光一照,门额上的字便浮起一层淡金,在笔画间悄悄描了最后一笔回锋。​

  推开寺门的瞬间,喧嚣仿佛被隔绝在墙外,庄严肃穆的氛围扑面而来。庭院里的砖石路被阳光晒得温热,几株绿植在墙角舒展枝叶,偶有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草木香,抚平了心底的浮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轻步走过开放区域,雕花的窗棂、素雅的梁柱,每一处细节都透着匠心——中式榫卯的温厚,伊斯兰花纹的轻盈,在榫卯咬合处、纹饰流转间,汇聚成一汪澄澈的水,让文化交融的暖意悄悄渗进指尖,缓缓漫过心头。​

  “每逢‘主麻日’,这里满是前来参加宗教活动的穆斯林群众,开斋节时更是热闹,大家穿着整洁的服饰,带着虔诚的心意,共同庆祝传统节日。”工作人员声音温和道。他指着寺内的展陈区介绍说,这里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圣地,更是传承回族文化的载体——墙上挂着的回族刺绣、展柜里摆放的传统器物,每一件都在诉说着回族同胞的生活智慧与文化传承。

  听完这些介绍,我立在殿前,殿内的香火气息漫过来,混着穹顶投下的暖光裹住周身,所有声响忽然沉淀成一种静穆。那一刻,我仿佛不是游客,而是一颗被绿穹托起的尘埃——被寺庙的庄重洗净,也被它的平和浸润。我敬它,敬它把千年的信仰收拢进一块砖、一片瓷;我敬它,也敬它将不同的文化揉进一檐角、一纹饰。

  夕阳西下时,我踏上归途,今天的寻访,不仅让我读懂了南关清真寺建筑里的文化密码,更让我明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而民族团结,则是让这颗明珠永远闪耀的光。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