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是民生之基、稳定之石,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医保敲门送安心”实践团深入云南大理漾濞县,以“宣传医保政策、助力民生保障”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惠及群众的实践活动,用青春力量架起医保政策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团队始终认为,医保政策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温暖的民生承诺,既需要专业解读让群众“懂政策”,也需要场景化宣传让百姓“会使用”,更需要精准服务让民生保障“接地气”“暖人心”。
漾濞县作为大理州的山区县,地形崎岖、居住分散,部分群众对医保政策的了解仍停留在“知道要缴费”的基础层面,对报销流程、特殊病种保障等细节知之甚少。为让实践活动更具针对性,“医保敲门送安心”实践团提前搜集了云南省城乡居民医保最新政策文件,梳理出缴费标准、报销比例、异地就医备案等群众高频咨询的12类问题;主动与漾濞县医保局取得联系,说明实践目的并获取当地医保工作重点——尤其是针对山区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政策落实情况;结合团队成员特长,明确分工方向:有人负责政策资料整理,有人专注实操流程记录,有人侧重群众反馈收集,并设计了包含“是否清楚报销流程”“是否使用过电子医保凭证”等问题的调研问卷。抵达漾濞后,实践团迅速与医保局工作人员对接,开启了“学政策、助工作、深调研”的实践之旅。
在漾濞县医保局,实践团成员首先参加了政策培训会议。医保局李科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云南省医保政策的“三个变化”:一是门诊报销年度限额提高,二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扩大,三是电子医保凭证激活率纳入乡镇考核。培训结束后,成员们分组协助工作人员处理业务:在综合服务窗口,协助引导群众取号、填写报销单,帮老年人查询缴费记录;在档案管理室,整理2024年参保人员资料,核对特殊病种备案信息;在信息科,学习医保系统操作,体验异地就医备案流程。当遇到群众咨询“在外省住院怎么报销”时,成员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一步步演示手机APP备案步骤,直到群众点头说“明白了”。
为了解医保在“最后一公里”的使用情况,实践团走进县城的一心堂大药房、漾濞县人民医院,实地观察医保落地场景。在一心堂大药房,成员们看到店员正指导一位阿姨用手机刷电子医保凭证购药。店长介绍:“现在年轻人基本都会用,但不少老人还是习惯带实体卡,有时候卡丢了就急得团团转。”团队成员帮助老人激活电子医保凭证,教他们查询余额。半天内,帮助多名老人完成激活。
在漾濞县人民医院收费处,实践团成员观察到医保即时结算的全过程:患者出院时,医保系统自动核算报销金额,个人只需支付自付部分。但工作人员也提到,部分山区群众因不了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住院时仍会提前垫付大额费用。针对这一情况,实践团与医院医保办合作,整理了《住院报销流程图》,标注出“无需垫付”“报销比例”等关键信息,张贴在医院大厅显眼位置。
为让医保政策走进更多家庭,实践团选取县城中心广场、乡镇集市开展街头宣传活动。成员们将政策要点改编成“三句半”:“医保缴费别忘记,每年九月到年底;门诊住院都能报,惠民政策要牢记!”用朗朗上口的语言吸引群众驻足。他们还制作了包含“缴费时间”“报销电话”等信息的宣传单,遇到老年人就逐条念给他们听,遇到商户就讲解“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区别”。
团队成员深入住户、街头、店铺等地,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宣传重点,确保信息传递更加精准有效。在为期两天的宣传活动中,成员们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他们广泛发放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内容涵盖健康知识、政策解读等多方面信息。面对群众的疑问,他们耐心细致地解答,确保每一位咨询者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此外,他们还积极协助群众激活电子医保凭证,手把手指导操作流程,帮助大家在数字化时代享受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次漾濞之行,“医保敲门送安心”实践团既感受到了基层医保工作者的坚守——医保局工作人员每月要翻山越岭到偏远村寨宣讲政策,也体会到了群众对“看得懂、用得上”的民生服务的期盼。团队成员俸欣在实践日志中写道:“以前觉得医保就是‘交钱看病’,现在才明白,每一项政策调整都连着万家灯火,每一次流程优化都关乎百姓冷暖。
实践团克服了语言沟通、天气炎热等困难,不仅完成了政策宣传任务,更收获了对“民生无小事”的深刻理解。未来,团队成员将致力于让更多人了解医保、用好医保。正如成员们所言:“三下乡并非走过场,而是以青春的脚步丈量民生的温度,将医保政策从‘纸上条文’转化为群众手中的‘安心卡’。“
作者:许璐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医保敲门送安心”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