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师范学院开展“青衿践履,融教逐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2     阅读
    来源:宗宸/摄影 叶晴/供稿
7月11日至7月18日,我随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常熟市沙家浜幼儿园,参与“青衿践履,融教逐光”特殊教育见习活动。园内的阳光透过梧桐叶隙洒下,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了这个夏天最温柔的注脚。
当我第一次推开融合教育活动室的门,真正接触到特殊儿童时,才深刻感受到特殊教育的伟大。在语言教育活动《动物宝宝去旅行》中,三位因各种原因口齿不清的幼儿在教师细致温柔指导下愿意主动尝试开口发“u”音,那些磕磕绊绊却响亮的音节,是他们向世界勇敢迈出的一大步;《手指舞会》单独指导中,幼儿于游戏活动中左手得到精细动作锻炼,左手不灵活逐渐好转,听着老师讲述他从刚开始左手几乎不参与操作到现在能有意识尝试使用左手,我震撼于特殊教育对特殊儿童成长的里程碑式意义。这一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藏着教育最本真的耐心。
这次见习推翻了我对“特殊教育”的想象。原来教育不必是规训式的纠正,也可以是顺应天性的陪伴。那些孩子并非“需要被修复”,他们只是在用不同的频道与世界连接——有的靠触摸感知温度,有的用图像记忆故事,有的借节奏表达快乐。而所谓“逐光”,不过是教育者愿意调准自己的频道,陪他们在各自的小世界里探索。我们习惯性地以为自己是携光而去照亮他人,但真正的光,是孩子们以自身存在所反射出的本真,映照了我们蒙尘的视野。这次见习让我懂得,真正的教育智慧,不在如何“改变”孩子,而在学会“看见”孩子本来的样子。教育之光的伟大并非居高临下的施予,而在于它能够双向作用。当那些被日常遮蔽的特殊儿童以他们自身的方式显现,我们习以为常的“常态”才真正显出其狭隘。
世间光明平等,而有的角落光路需要折射才能通达。从沙家浜幼儿园归来的路上,那孩子专注堆叠积木的双手,已在我心底悄然搭起一座桥——桥的那边是曾被忽略的广袤土地,这边是重新学会注视的、焕然一新的自己。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