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萤火之光”暑期实践团队在盱眙县开展为期三周的留守孩子们关爱行动。团队通过手工创新课程、系统安全教育及深度走访调研,为百余名乡村孩子们构筑多维成长守护网,探索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启迪探索:折纸课堂叩响科学之门
在乡村社区活动中心,实践团队精心设计折纸飞机课程,团队成员陈凤仪巧妙引导孩子们从认识纸张特性入手,逐步体验飞行器的构造奥秘。通过系统化的折叠指导和反复试飞实践,孩子们亲手验证了对称、弧度等要素对飞行性能的影响,将书本上抽象的物理原理转化为指尖可感的现实。每一次翼尖角度的微调,都是对空气动力学最朴素的探索;每一次成功的滑翔,都在心中种下科学求证的种子。这堂充满趣味的手工课,如同一把钥匙,为乡村孩子们打开了观察世界、理解科学规律的好奇心之门,点燃了探索未知的思维火花,更悄然弥合着城乡科学启蒙的鸿沟。

二、守护生命:多维安全教育织就防护之网
实践团队全面覆盖居家、交通、水域、网络四大安全领域,深入社区进行安全教育授课,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团队成员陈凤仪摒弃灌输,创新采用情景模拟与互动体验如模拟火灾逃生,将核心安全规范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和践行的行动准则。课程直击乡村儿童安全教育的薄弱环节,将“被动规避”转化为“主动防御”。无论是家中的隐患防范、路上的规则遵守,还是水边的危险识别、网上的自我保护,课程都致力于为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成长编织一张坚实而温暖的防护网,让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看似简单的技能,实则是守护童年不可或缺的铠甲,为留守时光筑牢生命防线。
三、精准扶助:深度调研架设关爱之桥
团队成员深入走访村落,团队精准捕捉到留守儿童面临的现实挑战:监护力量薄弱、学业辅导缺位、家务负担存在等。基于详实数据,团队联合村委会建立起一套长效支持机制:定期走访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心理健康的定期疏导、连接远方亲情的月度视频。移交学校的动态档案,实现了从一次性帮扶到全周期守护的跨越,确保关爱如涓涓细流般持续浸润童心。这不仅是解决当下困境的举措,更是为孩子们架起了一座通往更温暖、更被理解、更有支持的成长之桥,让“留守”不“失守”。
四、播种未来:长效模式点亮乡村希望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萤火之光”暑期实践团队着力构建可持续运作模式,其核心成果——精心研发的涵盖科学启蒙、安全教育等标准化课程包和制作的安全教育动画,已成为赋能当地学校的宝贵资源。结业仪式上,承载着童真与梦想的纸飞机凌空翱翔,象征知识与希望的种子已然播撒。团队提出的“高校-村委-家庭”三方联动方案获政府采纳,标志着关爱乡村儿童、助力其健康成长,已从单点实践上升为凝聚社会合力的系统工程。这不仅是为个体成长注入持久动力,激活乡村内生发展力量。当科学与安全的种子在童心发芽,当制度性关爱网络逐步织密,“萤火之光”照亮的不仅是童年一隅,更是乡村人才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这是一项播种希望、奠基未来的伟大工程。
通讯员 陆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