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5日,“数境传薪” 团队历时两个月的全国非遗深度调研落下帷幕。这支以 95 后为主力的队伍,先后深入湖南、浙江、广东、陕西、甘肃、福建六省,聚焦蜀绣、龙泉青瓷、广彩、皮影戏、夜光杯雕、漆线雕 6 类非遗项目,通过 VR 全景技术复刻技艺场景、搭建沉浸式学习平台,让远在千里之外的非遗,变得 “触手可及”。
在四川成都蜀绣工坊,团队遇到了传承难题:蜀绣 “虚实乱针” 技法全靠传承人手感把控,年轻学员常因 “看不清、摸不透” 中途放弃。团队立刻启用多机位 VR 拍摄设备,从绣娘持针角度、丝线缠绕力度到色彩晕染细节,用 8K 高清镜头全程记录,再通过技术处理生成可 360 度旋转的沉浸式教学场景 —— 学员戴上 VR 眼镜,仿佛置身绣坊现场,还能通过手势交互 “近距离” 观察每一针的起落轨迹。“以前要到成都跟着师傅学半年,现在在家戴 VR 就能反复看关键步骤,进步快多了!” 浙江籍学员小周的反馈,让团队更坚定了技术赋能的方向。
而在陕西华县皮影戏调研时,团队发现当地皮影戏班社面临 “演出场景受限、年轻观众流失” 的困境。为此,他们用 VR 技术复刻了清代皮影戏台,还开发 “虚拟皮影操作台”—— 用户可通过手柄操控数字皮影,搭配预制的唱腔与背景音,轻松完成简单剧目表演。该功能试运营期间,吸引超 2000 名青少年体验,华县皮影戏班社的线上预约演出量较此前增长 80%。
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 6 类非遗项目的 VR 资源采集,建成包含 120 个技艺操作场景的 “非遗 VR 数字库”,并获得 1 项 VR 交互技术相关软件著作权。通过与当地文旅部门合作,这些 VR 资源已接入 10 所中小学非遗课程,后续还将上线文旅平台,让游客 “足不出户逛非遗工坊”。团队成员表示,下一步计划优化 VR 设备适配性,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学员能通过简易设备学习非遗技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