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金三角”团队在栖霞区仙林街道仙林新村社区开启了“时间银行”项目的服务体验日。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功促成并见证了社区“时间银行”的首单服务兑换,让互助养老的理念真正落地,为社区互助养老新模式注入了鲜活动力。
图为团队与参与首单兑换老人的合影。任书瑶 供图
经过前期推广,仙林新村社区“时间银行”已深入人心,老人们参与互助服务的热情持续高涨。团队梳理供需信息时,发现了一对特别的“组合”——擅长按摩的张叔叔和受肩颈问题困扰的陈大爷。
68岁的张叔叔,年轻时学过中医推拿,退休后也常给家人朋友调理身体,手上“功夫”扎实。听说“时间银行”能让技能发挥更大价值,他毫不犹豫加入,盼着帮邻里缓解疼痛。75岁的陈大爷,因肩颈旧疾,久坐或活动后就酸痛难忍,出门找专业按摩不太方便,得知“时间银行”有互助服务,赶忙登记需求。团队提前和两人沟通,考虑陈大爷行动稍缓,把服务地点定在社区日间照料室——这里环境舒适,还有休息区。上午10点,团队陪着张叔叔来到照料室。陈大爷早已等候,张叔叔让陈大爷坐定,先仔细询问肩颈疼痛部位、日常感受,接着双手在陈大爷肩部、颈部轻轻按压、揉捏,从肌肉放松到穴位推拿,动作沉稳又精准。团队成员在一旁默默关注,偶尔递上温热毛巾,协助调整陈大爷坐姿,让按摩更顺畅。
近一个小时的按摩结束,陈大爷活动活动肩颈,开心地说:“太得劲了!感觉肩膀能轻松抬起来了,谢谢张师傅,也谢谢你们这些年轻人牵线搭桥!”团队成员随后依照“时间银行”规则,在张叔叔的存折“存入”1小时服务时长,陈大爷的存折“支取”1小时,一笔充满温情的互助记录,就此定格。
图为张叔叔为陈大爷按摩。任书瑶 供图
“以前总觉得退休了就没什么用了,没想到还能通过自己的手艺帮到别人,还能存下时间,以后自己需要帮忙的时候也有人管,这感觉真好。”张叔叔拿着更新后的存折,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陈大爷也感慨道:“这‘时间银行’真是个好东西,让我们这些老人能互相帮助,心里暖和。”
图为团队向社区老人介绍“时间银行”服务兑换。任书瑶 供图
首单服务兑换的成功,让社区里的其他老人也备受鼓舞。不少老人纷纷向团队成员询问如何参与服务兑换,还有一些老人主动登记了自己能提供的服务,如修理小家电、接送孩子、打扫卫生等。
“金三角”团队组长胡琛雨表示:“首单服务兑换的成功,是‘时间银行’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让老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互助养老的好处,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推广这个模式的信心。”
此次调研不仅让“时间银行”的理念在仙林新村社区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和实践,也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未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金三角”团队会继续收集和整理社区老人的供需信息,为更多老人匹配合适的服务。同时,他们会不断优化“时间银行”的运作机制,让服务兑换更加便捷、高效。用专业知识和实际行动,为社区互助养老事业贡献青春力量。(通讯员 任书瑶 胡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