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临养殖基地,感受产业脉搏
抱着接地气,求真知,寻痛点,谋融合的目的,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藻泽润生”实践队在7月29日进入福建漳州东山岛“紫菜第一村”,深入核心紫菜养殖基地,开启实践之旅!
二、吸收养殖技术,汲取成熟经验
在经验丰富的陈师傅介绍下,他们了解了东山独特的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如何造就了优质紫菜。在交流中,学习了东山基地在种苗培育、养殖管理、环境监测、高效采收,以及清洁化加工等环节的先进经验和成熟技术。此外,还详细了解了紫菜从“贝壳丝状体”培育到“网帘下海”养殖的全周期关键技术,对科学的养殖密度控制、病害防控策略(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举措)以及提升品质的途径有了深刻认识。
三、汲取产业智慧,明晰创新方向
团队深入我国主要紫菜产区开展多轮实地调研,与一线养殖户展开深度访谈,结合水质监测、养殖流程跟踪等一手数据,系统梳理出当前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紫菜养殖推进过程中的实践挑战与发展机遇。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整合行业报告与学术研究成果,构建起覆盖优质苗种选育、规范化养殖管理、精深加工与副产物利用的全产业链认知框架,清晰呈现各环节间的关联与制约因素。通过对调研中收集的养殖户需求进行分类汇总与优先级排序,团队精准捕捉到产业升级的核心症结,尤其聚焦于长期困扰从业者的苗种退化导致的产量品质双降、传统加工工艺自动化程度低引发的效率瓶颈,以及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不成熟带来的高成本压力等关键痛点,这些精准识别的问题为后续技术研发划定了清晰边界,确保研发方向紧密贴合产业实际需求,为技术成果高效落地提供了明确导向。
“藻泽润生”之名,寄托着团队对藻类润泽万物、生生不息的期待。此次深入产业源头的实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唯有扎根行业一线,让技术真正对接产业痛点,青年科研人的创新理想才能落地生根,为守护国家地理标志的荣光、构建可持续的“蓝色粮仓”贡献切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