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河海大学“碳寻商丘路,水润豫东情”小分队4人走进商丘中电环保发电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实地探访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实践课。
安全第一:戴好安全帽的环保第一课
上午9时,在安全工程师的带领下,满天星支教团成员首先接受了系统的安全培训,集中观看了厂区安全宣传视频。视频详细演示了垃圾吊运操作等高风险作业场景的安全操作流程与参观过程各大注意事项:全程不可越过安全黄线、规范佩戴安全帽、且勿打扰工作人员作业等,穿插了真实案例解析。"进入厂区前,请大家务必戴好安全帽,注意脚下安全。"带队的安全员提醒道。支教团成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到每一个安全细节都关乎生命,环保事业不仅需要热情,更要建立在严格的安全规范之上。
科技赋能:探秘垃圾发电全流程
在中央控制室,技术总监指着实时监控大屏,为满天星支教团详细讲解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全流程运作。通过高清监控画面,成员们清晰看到了垃圾焚烧发电的各个环节:从垃圾进场、发酵脱水,到850℃高温焚烧,再到余热发电、烟气净化,最后产生的炉渣还能制成环保砖,控制室内闪烁的数据曲线和实时参数,生动展现了"变废为宝"的科技魅力。"每天有上千吨生活垃圾在这里'浴火重生',转化为几十万度清洁电能。"听到这组数据,支教团成员纷纷拿起笔记本记录。
直击现场:巨型抓斗的"垃圾分类舞"
在垃圾吊操作间,支教团见证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巨型机械抓斗如同灵活的"钢铁手臂",将堆积如山的垃圾精准投入焚烧炉。透过玻璃幕墙,成员们清晰看到垃圾从杂乱到有序的处理过程,对"前端分类、后端减量"的环保理念有了更深理解。
绿色蜕变:从臭气熏天到清洁能源
最让成员们印象深刻的是烟气处理车间。通过"SNCR脱硝+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吸附"等七道工艺,有害气体被层层净化。"经过处理的烟气,各项指标优于欧盟标准。"环保工程师指着一排实时监测屏幕说道。支教团成员们感叹:"原来我们随手丢弃的垃圾,经过科技赋能竟能变得如此'清洁'。"
实践感悟:把绿色种子带回课堂
在座谈环节,支教团成员表示:"我们计划把今天的见闻制成科普课件,带到支教课堂。"支教团成员们展示着拍摄的流程示意图。
临别时,夕阳下的厂区绿树成荫,与印象中的垃圾处理厂截然不同。支教团成员们表示,这次研学不仅刷新了对垃圾处理的认知,更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据悉,支教团后续将在商丘周边中小学开展系列环保科普活动,把这场"绿色邂逅"转化为生动的育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