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并进一步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体现新时代青年的人文关怀,增强同学们的道德素质修养,增加社会责任感,7月14日-16日,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探振兴之路,筑复兴之梦”乡村振兴促进团赴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开展相关党史学习及精神传承活动。
赓续英雄之志,吾辈砥砺前行探寻革命足迹,传承党史精神,7月14日上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探振兴之路,筑复兴之梦”乡村振兴促进团赴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王良故居和王良纪念馆开展“精神学习、红歌齐唱、经典诵读”等精神教育系列活动。乡村振兴促进团走进革命先辈王良故里,沉浸式学习王良烈士的生平事迹与精神,追寻先辈足迹,赓续革命精神。
据了解,王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和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王良是一个好干部”,习近平同志高度称赞王良“英勇善战,屡建功绩”。
瞻仰烈士故居,重温革命精神。王良纪念馆中,领学员以王良英雄的成长经历为中心,从“探索改造社会之路、井冈山斗争淬炼成钢、从支队长到纵队司令、铁军师长反围剿、铁四军东征福建、永远的纪念”六个方面讲解了王良烈士的成长历程,将王良烈士的英勇事迹、千古军功和“铁四军”光辉战绩烙印在了成员们心中;王良故居里,精神长廊诉说着英雄艰苦奋斗、永葆底色的崇高精神。

“声声”不息,振奋人心。促进团成员在永丰广场齐唱《我的祖国》,在歌声中感悟信仰力量,在传唱中激发奋斗热情;“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故居前,促进团成员齐声朗诵《渔家傲第一次反围剿》,将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压迫的抨击表达得淋漓尽致。

红色历史,风云激荡,气壮山河!革命精神,跨越时空,光耀千秋!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在其中汲取奋进力量,充分发挥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作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培育时代新人。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辈义不容辞!
慰问乡村老人,传递温暖人心慰问暖人心,敬老显真情。7月16日下午,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探振兴之路,筑复兴之梦”乡村振兴促进团赴綦江区永城镇瀛山村开展慰问活动,传递关怀和爱心。
来到敬老院,促进团成员为老人们带来朗诵、歌唱、军体拳等形式多样的精彩表演,成员们全身心投入表演,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赢得阵阵喝彩。慰问过程中,成员们与老人拉家常,聊里短,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用情询问他们的诉求,以慰问为契机,共话红色革命历史,共绘党的发展画卷。一句句关怀话语,架起了彼此之间的连心桥,传递了促进团的关怀与关爱,凝聚“敬老之力”温暖老人心。

“通过这次慰问活动,我看到了养老院的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和幸福感,也明白了关爱和陪伴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促进团成员周鹏辉深有所感。

悠悠爱老心、浓浓敬老情。这次看似普通的活动却也包含着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慰问老人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锻炼,老人需要社会的关心,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老人一定的关注。敬老爱老应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和老人们多交流沟通,明白老人的苦处、难处,这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通过本次三下乡的党史学习、精神传承活动,实践团成员更加明确了奋斗目标,感悟到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青年初心使命、贡献青春力量,到基层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老年人的声音,关爱老年人的生活,肩负起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在助力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书写人生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