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方便快捷的预制菜悄然“占领”了市民餐桌,成为餐饮消费界的“新宠”。有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预制菜市场存量约为 3000亿元,未来6至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预制菜的出现,降低了烹饪技术门槛,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需要,可以预见,预制菜行业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炙手可热的阳光产业。同时,预制菜上下游产业众多,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关乎生产、运输、售卖等各领域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和人民福祉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预制食品的产业发展情况,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知预食安”调研队于2024年1月10日在日照市东港区进行了实地走访。
召开线上会议,做好实践准备
日照市作为沿海城市,其水产品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一大命脉,水产品预制菜快速发展。以“好品预制菜 海产新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日照)海洋食品预制菜发展大会在日照举办,来自海洋食品预制菜行业的5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翘楚相聚日照,共谋海产品创新结合,共话预制菜发展机遇。本次大会是海洋食品预制菜领域内的第一次全国性大会,也是日照市奏响“日照预制”冲锋号,抢占洋食品预制菜产业高地的第一步。于此可见,日照预制菜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势头,预制菜销售量水涨船高。同时,日照居住人口多,人流量大,预制菜受众群体多,餐饮在服务业中占重要地位,所以选择日照东港区作为调研地点。
在调研开始前几天,队员们先通过开展线上会议的方式,交流每个人对预制菜的了解和认识,确定此次调研的重点,并指出了在调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调研的顺利展开做好了准备。然后队长总结归纳队员们的问题,制定调查问卷,方便信息收集整理。
实地考察加工场所,了解预制菜真实情况
酸菜鱼、椒麻鸡、狮子头、佛跳墙……这些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序才能端上餐桌的美食,在当下的消费者手中只需要开个“火”,等待十分钟左右,一道道“硬菜”就能完美呈现,而实现这一生活场景的关键就是预制菜。“预制菜在餐饮行业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他出餐快,产品质量也有保障……”这是餐馆店主在接受队员采访时说的话,可见预制菜已经与餐饮行业密切的融合在一起了。正是因为预制菜有操作简单、味道好等符合餐饮业降本增效的优点,才吸引广大餐饮工作者选择使用预制菜。
同时,调研队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预制菜存在许多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相关标准密集出台缺少生产标准、安全标准和质量控制规程,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企业加工工艺良莠不齐,定义、分类和安全指标较为模糊……预制菜在市场“走红”的同时,也让其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知预食安”调研队队员在黑猫投诉平台看到有消费者提出“买的柴火鸡预制菜里面竟然不是鸡肉”“黄金炸猪排感觉味道不好,质量有问题”等也反映出预制菜产品亟需标准规范。
走访居民社区,了解居民购买意愿
接下来,调研队联系当地居民社区负责人,在社区对居民进行实地走访,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居民对预制菜的认识程度和购买意愿。在走访过程中,调研队发现居民对预制菜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居民表示自己十分喜欢购买预制菜,感叹预制菜大大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也有居民表示并不知道什么是预制菜,在调研队队员做完对预制菜的解释后才发现自己经常食用预制菜。可见预制菜已经普遍存在于生活当中,并且绝大多数居民表现出了对预制菜产品品质的担忧。
目前,许多地市已经发布预制菜的相关政策用以推动预制菜产业持续发展,包括且不限于支持新增项目投资、降低企业运用成本、鼓励预制菜企业融资、支持科技创新、支持人次引进等政策。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预制菜产业的监督管理,完善预制菜食品标准,统筹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预制菜产业链厂家利益。
总结调研结果,共求未来发展
我国预制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存在政府部门参与度低、产品种类繁多、产品成分复杂、标准制定有局限性、产品标准缺失、标准化人才匮乏、与国际链接度不够等问题,预制菜标准体系空白亟需完善和填补,综述了我国预制菜标准体系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
通过调研,实践队总结出来,预制菜产品品质是其发展的基础。食品安全是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要想预制菜产业蓬勃发展,还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督管理。日照市始终把发展预制菜作为助推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和技术,大力推进预制菜成为发展新引擎,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释放出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