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走进南通非遗,追寻文化足迹

作者:郑恺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
沈绣于2008年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讲究“以针为笔,以线为色”,用旋针等特殊针法来绣人物的肌理,用丰富多彩的丝线来调色,展现出一种美丽大方、自然独特的光泽,是极其宝贵的民间手工技艺资源,其作品色彩调柔和自然,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为了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2月23日,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沈绣博物馆,与沈绣博物馆馆长、文物鉴赏家卜元老师一同开展以“走进南通非遗,追寻文化足迹”为主题的文化宣传志愿活动。
 

图为“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团员参观沈绣代表作品《耶稣像》。通讯员 郑恺 供图
 
沈绣随着时代推进也在不断发展,它的作品也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作为国礼送给奥巴马的《奥巴马总统合家欢》。而卜馆长向我们讲解了这幅作品背后的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当得知奥巴马总统即将访华,我一个人代表沈绣和其他几家传统继承人去北京共同商量,当时其他几位都只考虑了将奥巴马和总统夫人绣出来,可我看到了奥巴马的两个女儿在草地上和狗玩耍的视频,就突发奇想,像领导提出建议要将奥巴马的两个女儿也绣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沈绣最后脱颖而出,在众多大家中获得了制作这幅合家欢的机会,之后我们申请了几张奥巴马家人的照片,从北京传真到南通后立马开始了制作。不久后奥巴马访华,胡锦涛主席亲自接待,当看到这副作品的时候他惊叹不已,因为这张照片他们从没有拍过,事实上也确实是我们通过一张张照片自己创作的。当时胡锦涛笑着跟他说这是他的老家江苏南通的传统技艺,奥巴马却疑惑,问胡主席不是安徽绩溪人吗,胡锦涛就告诉他,我的祖籍确实是安徽,不过我的母亲却是来自江苏南通,因此说这是来自我的家乡。当收到奥巴马总统和胡锦涛主席都非常认可的这个好消息,我们真是激动不已,感觉我们一直坚持的沈绣技艺是值得的。”
 

图为“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团员参观沈绣手法制成的清朝官宦服饰。通讯员 郑恺 供图


图为“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团员在自由参观沈绣作品。通讯员 郑恺 供图
 

图为沈绣博物馆馆长卜元向“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团员介绍《彩色观音》并以此介绍到沈绣的尊贵地位以及独特之处。通讯员 郑恺 供图
 
卜馆长这样介绍到:“我们沈绣讲究的‘以针为笔,以线为色’以求栩栩如生,用旋针,也就是一种特殊的针法来绣人物的肌理,用丰富多彩的线来调色,展现出一种自然的光泽,就像这幅《车夫》,它是沈寿的弟子所作,昏暗的环境下车夫的灯光在各色的线条渲染下显得十分生动。再给你讲个故事,当年慈禧七十大寿,呈上的礼物上就有一幅八仙图,老佛爷就感觉老眼昏花,看不真切,旁边的两个侍女就端着蜡烛走了过来,她们惊奇地说到:“老佛爷,老佛爷,你看,神仙都活过来给您祝寿了!”其实就是烛火在不断摆动,显得绣品上的人仿佛活过来一样,这也可以看出沈绣的精妙之处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慈禧十分开心,得知这幅绣品是由张謇赠送、沈云芝所作而成,就亲自写下了‘福’‘寿’两字,赠给了沈云芝,因此,沈云芝改名为沈寿,其技艺也传承了下来并以她的名字命名为‘沈绣’。”


图为“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团员在探讨沈绣作品的色彩阴影变换。通讯员 桂林 供图
 

图为“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团员与卜元馆长在沈绣博物馆门口合影留念。通讯员 郑恺 供图
 
图文:郑恺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23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山大唐社“兴趣漂流,童爱不候”第二期冬令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 山大唐社“兴趣漂流,童爱不候”第二期冬令营活动顺利开幕
  • “随心而语、因爱而言”|中南大学人文学院2024寒假实践团科普公益行动
  • 走进南通非遗,追寻文化足迹
  • 走进南通非遗,追寻文化足迹
  • 2024年2月23日,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追寻南通非遗”文化宣传实践团来到江苏省南通市沈绣博物馆,与沈绣博物馆馆长、文物鉴赏家卜元
  • 社会实践活动 02-23
  • 南通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预防流行疾病基层宣讲
  • 南通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预防流行疾病基层宣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