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行之愈笃 | 红色行者传薪火,青年担当谱法章——卢志英纪念馆走访实践日志

作者:杨心慧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校区
人物简介·谍战奇兵卢志英

卢志英,昌邑望仙埠村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11月在南京从事统战和情报工作。1933年,蒋介石部署消灭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计划,打入敌人内部的卢志英把“铁桶计划”秘密送出。长征途中,毛泽东参照“铁桶计划”巧妙摆脱3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说:“红军得以生存,卢志英同志功不可没啊!”1948年12月27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
 
躬行实践·红色行者在行动
2024年1月28日,红色行者团队成员杨心慧到达了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卢志英纪念馆,进行红色资源调研,切身体验卢志英烈士生活环境,了解其经历,感悟其精神。

步入故居,房间堂屋正面挂有卢志英烈士遗像,侧面挂有卢志英烈士简介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写的“卢志英烈士纪念馆”匾额,四周陈列着卢志英生前用过的皮箱、木箱、床等遗物,另有卢志英儿子卢大容寄回的书信等,一切都彰显着卢志英烈士简朴的生活方式,映射着他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
 
展望未来·红色精神需传承
团队成员杨心慧与峡山区望仙埠村党支部书记郭建光进行了有关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的采访,其中书记针对红色资源保护的有关问题谈到“文物承载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卢志英纪念馆作为纪念卢志英烈士,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红色基地,峡山区相关政府部门切实做好保护工作,制定了相关法律与规章制度。同时,书记也谈到如今红色资源的保护仍有许多不足,例如个别访客参观纪念馆时态度不端正,纪念馆的区外宣传力度仍比较低、方式不够创新等。书记也表明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工作不能松懈,要创新方式,要加强力度。
 
结语
一个人的肉体消亡了,精神却是永在的。就像卢志英这位伟大的革命者一样,后人通过参观其故居,了解其经历,体悟其精神,并将其精神告诉后代,这就如同愚公移山一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才是我们保护红色资源的意义所在。社会实践则是资源与保护之间的桥梁,通过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得知红色资源保护的不足之处,可以借鉴优秀红色资源保护的经验,做到真正将红色精神落到基层,使全社会人民了解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
 
 
 
责任编辑:周云 发布日期:2024-02-27 关注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行之愈笃 | 红色行者传薪火,青年担当谱法章——卢志英纪念馆走访实践日
  • 星火不灭传英魂,串珠成链诉史诗
  • “忆星火,思若飞”团队寒假实施家乡红色资源对初中生开展党史教育影响
  • 情系母校,逐梦西农——回访山东省潍坊第一中学
  • “文化润人心,独秀踏歌行”——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传人团队”赴桂